• 73阅读
  • 0回复

惊涛骇浪看新人——评川剧《急浪丹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2-02
第6版()
专栏:

惊涛骇浪看新人
——评川剧《急浪丹心》
刘厚生
川剧《急浪丹心》在舞台艺术上是有独创性成就的好戏;在戏剧文学上,《急浪丹心》有些缺点,但基本上也是好的,它在戏剧样式风格上做了若干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也很值得探讨。
《急浪丹心》剧中,人用假名,事是真事。实际上写的真人真事。过去曾争论过真人真事能否写戏的问题。一般说来,用真人真事写戏局限性较大,不便于进行概括、典型化,比较麻烦。然而,从近年来戏剧创作实践看来,如果把这种说法绝对化,也是会成为一种框框的。
《急浪丹心》写的是川江老船工驾长何忠民在船行险滩遇险时,为了全船船工、国家物资以及后面船队的安全,舍子救船的事。看来这是一场在舞台上十分难办的人同自然的斗争。但《急浪丹心》处理得很好。作者写了人同自然的搏斗,但更主要的是把人同自然的斗争作为背景,而在写人的不同思想的矛盾。戏中的人物都是正面人物,但在对待洪水、险滩的威胁上意见却不相同,归根到底还是正确与不正确,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这就构成了整个戏的矛盾冲突,构成了具有教育意义和能够感动人的戏。
由于真人真事的局限,整个戏似乎缺少一贯到底的矛盾冲突。前半部的几个矛盾(以救不救红生的矛盾为主),都是发生了随即解决了;后半部则转为找不找得到红生的矛盾。因而整个戏在矛盾冲突的结构上,缺少反复纠葛、一步深一步的发展。这是一个弱点。尽管如此,这些似乎不相串连的矛盾冲突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何忠民有退船让漕,帮助兄弟船只的思想,到了紧要关头,也就会有舍子救船的思想。情节的贯串性不强,但思想的贯串性很清楚;戏剧行动的有机发展不够,但人物性格却在这一个个矛盾冲突中显示出来了。在“战滩”一场的结尾,何忠民在红生落水后,众船工要救他时,压住自己的痛苦,高声滚白:“不许乱动!保船要紧,莫管娃娃。以艄代舵(这时舵已打坏),沉着冷静。架桨!”这些断金切玉般的语言,表现出他那豪迈的社会主义精神、慷慨的无产阶级襟怀!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在惊涛骇浪中象高山似地屹立不动的战士性格的庄严,揭示了何忠民的最高的思想境界。这样,《急浪丹心》尽管情节比较简单,几个矛盾冲突相对地显得孤立,后半部缺少发展,然而通过这些具体行动,何忠民忠心耿耿、满怀热情、大公无私、一心为革命的刚强坚定的英雄形象,却刻划得相当突出。而他的性格,显然又典型地体现出那同船十几个人和广大的川江船工的共同的思想感情。
《急浪丹心》的成就在舞台艺术方面是更为突出的。以导演为主,无论是表演、舞台美术和音乐,都很富于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又突出地表现为导演和演员等在生活的基础上,活用传统,同时吸收新的艺术因素,刻意追求具有民族风格的形式美。形式美决不是形式主义的“美”。形式主义的“美”是必须反对的,但为思想内容服务、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的形式美,则是越美越好。形式越美越能表现出内容的美,也才能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观众更深地理解思想内容。
舞台背景是美的。设计者很有匠心,他在或殷红或天蓝的一色天幕上,用最简明的白线条画出云彩,太阳,松树,远山,近水,巨浪等等景物的轮廓。色调明朗,气势豪放。虽然悬崖陡壁、急水险滩的环境烘托得不够些,但嘉陵江大水时的辽阔浩淼表现得很有意境,点染出我们祖国的好看的关山胜景。这样的景,既有装饰意味又能同剧中人物感情相呼应;既指明地点又有回旋余地;既有民族画法的笔意又有生活实感。同整个戏的歌舞风格很谐和,很能为主题思想和表演服务。
服装是美的。青年船工们一色的蓝色短袖小衣,黄腰带束得紧紧,敞胸露出红背心当中的一个大“奖”字,很有思想性,说明这是个先进集体。暗色草鞋上还点缀一个绒球。在岸上背纤时还戴上一顶淡黄大草帽。这都是生活中来,又都是提炼美化了的。给人以整齐、有力、谐和的美感。但是又不单调,因为在船工之后忽然出来一个穿白衬衣的红领巾,整个色彩更加活泼起来;最后出来的何忠民则在船工服装外加上一件较大短外衣,显出驾长的稳重。这是很成功的服装设计。
唱腔曲调和演员音色也是美的。演何忠民的谢正新、演杜滩师的王起久、演周大刚的任庭芳,还有那伴唱队女声领唱王代全,都有一条好嗓子,音域宽,嗓音厚,配上雄壮的男声齐唱,很能显示川江船工的气魄。川江号子大量吸收进来,同川剧唱腔结合得很好。前三场中,全部是男声唱诵,但偏偏用上音色浑厚的女声伴唱;好几处地方,如第二场何忠民同杜滩师的对唱,在高腔打击音乐中加进了弦乐,这都使得戏在粗犷中抹上一些柔和的色彩,十分动听。
最美的是舞蹈。《急浪丹心》把我国民族戏曲歌、舞、剧三者结合的传统中的舞蹈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它大大发展了戏曲中歌舞剧这种样式,并且为在舞台上表现人同自然斗争的题材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人同自然斗争的题材,在戏剧舞台上可以说是个困难问题。《急浪丹心》中何忠民和船工们在狂风巨浪中拉纤、掌舵、划桨、撑篙,在生活中就充满着大幅度的动作变化,完全可以成为舞蹈创作的素材。如果没有变化激烈的舞蹈动作,这样的戏是很难成立的。以人同自然的斗争作为戏曲题材,在矛盾冲突的结构发展上必须把握住人物之间的思想冲突,而在艺术表现手段方法上则需要充分发挥舞蹈的作用。这不仅是为了戏剧动作的美化,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更细致地体现出人同自然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从而才能使看来比较单纯的矛盾冲突显示出其严重的深刻的意义,才能使英雄人物(个人或集体)的性格得到更绚烂的描绘。这个经验也许还不能适用于所有的人同自然斗争的题材,不能适用于一般的话剧,但最少对于象《急浪丹心》这类的戏曲是很重要的。
我国传统戏曲中的舞蹈因素,一方面表现为日常生活中某些如上楼下楼、开门关门、穿针引线等动作的适度美化;一方面表现为某些强烈感情的抒发,如甩发、捋须、跪步等,而更大量的则表现为战斗舞。表现劳动的舞是极少的,歌颂劳动的舞更是没有的。《急浪丹心》第一场,一群船工背纤上场,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起旧中国的船工。他们一样背纤,但背的是剥削纤,走的是死亡路,“嘉陵江中水,船工血和泪”。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同样是背纤,却显示着无产阶级的力量,社会主义青年的力量。船工们同样是匍匐前进,甚至全身都伏到地上,而他们脸上都洋溢着为社会主义运输财富的喜悦,焕发着社会主义主人翁的光彩。他们的舞蹈动作,并不复杂,但棱角鲜明,节奏感很强,处处显示着劳动的欢快,显示着人在同自然斗争中发挥出来的无穷威力,显示着昂扬的时代精神。
作为戏剧舞蹈,《急浪丹心》不仅歌颂了劳动,而且塑造了人物,并通过人物表达了思想。这是一群普通船工,但又是一群英雄船工,因此舞蹈必须表现出他们的英雄气概。第三场《战滩》最是酣畅地做到了这一点。当何忠民一声“同志们,准备进滩罗!”立刻,划桨动作越来越急,全体船工进入了紧张的气氛之中。然而,正当整个舞台上似乎需要依靠更多的人来造成更紧张的气氛时,舞台上却象电影中的推镜头似地向前推进,两行划桨船工逐渐隐没到舞台以外,只剩下何忠民一个人突出在台口。掌舵的驾长是全船的灵魂,尽管台上只有他一个人,但他的行动和思想,却集中显示了全体船工的共同要求。因此,我们觉得台上非常充实,他一人的力量重逾千钧。英雄的形象由于英雄的行动而得到树立,英雄的思想由于英雄的形象而得以体现。
《急浪丹心》作为地方戏中的歌舞剧,散发着清新刚健的新鲜气息。它的成就,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胜利,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结果。首先,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尽管这个戏运用了不少传统的身段、手法,但它的新鲜气息主要是来自新的思想、新的生活。剧团同志们学习毛主席著作,深入川江航运生活,同船工们相结合,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们排出戏来,先请船工们提意见,把着手改正缺点。因此,尽管是运用了动作夸张的歌舞剧形式,但仍然给观众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活泼的生活实感。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生活的基础上,他们对传统进行了正确的推陈出新,有破有立,同时向新舞蹈艺术借鉴,吸取新的艺术因素。这样的努力给我们一个启发:即我们在创造革命现代戏时,必须正确对待思想、生活同传统和新的艺术因素的关系。
其次,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急浪丹心》尽管有着较坚实的生活基础,但剧团的同志们不满足于把生活的自然形态搬上舞台,他们在艺术上进行了艰巨的劳动。这是十分可贵的。它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急浪丹心》在舞台艺术上所下的功夫,不仅表现在许多舞蹈动作的设计和调度上,也不仅表现在整个戏的节奏掌握上,更主要的关键在于革命的现实主义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的运用。特别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在这个戏中是有着很好的体现的。导演在这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英雄形象的理想化,唱腔歌诵和舞蹈动作的壮美化,时代精神的昂扬,以及无产阶级思想气魄的体现,在整个演出中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是很不容易的。这样的努力给了我们又一个启发:要真正反映生活,就应当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特别是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去发掘、表现生活中的充满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业绩。
《急浪丹心》在文学上还有些困难尚待解决,在舞台艺术上也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提高。我们希望,剧团的同志们更广泛地听取工农兵群众和各方面的意见,继续加工修改。我们相信,戏一定会改得更完整、更精彩。
(附图片)
红生落水后,众船工要去救他时,何忠民高声说:“保船要紧,莫管娃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