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龙烟铁矿的恢复与重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6-25
第2版()
专栏:

龙烟铁矿的恢复与重建
本报记者 李翼
龙烟铁矿位于察哈尔省东南部之宣化、龙关、怀来等县境内,总储藏量为四亿二千余万吨,居华北首位。矿砂成层状,夹于震旦纪石英岩与矽质灰岩之间,矿层一层至三层不等,平均厚度自一点一四至三点四二公尺不等。含铁量一般均在百分之五十三以上,最高者竟达百分之六十一点三七。日寇侵据时期,年产曾高达七十二万余吨。
负着建设中国工业的伟大历史使命,龙烟铁矿的一千六百个职工,在重获解放后半年多的时光里,用他们集体的智慧,用他们熟练而有力的双手,使龙烟铁矿在废墟上重建起来了。
解放以前的龙烟,处在一种严重的瘫痪状态;现在的龙烟,则恢复了活力充沛的青春。
龙烟铁矿的恢复工作最初所遭遇到的最大困难,要算是工具、工具机及采矿用压风机、矿车等的奇缺。国民党统治龙烟的两年间,对于矿山各项设备,极尽其掠夺之能事,采矿用各型动力机、压风机、绞车、矿车、铁轨及各种工具机,有的被拆散,有的被盗走。第一次解放期间工人所采之矿石,亦大部被他们运走,以其所炼钢、铁,用于屠杀人民。
工人李慎臣、吴庆升描述解放时龙烟机器厂的情况说:“刚解放时,占有一百多亩地的机器厂,只有两部完整的旋床,一部电锯。使用的动力仅够七个半马力。整个一个翻砂房,只有一部半吨的烂铸铁炉,手头用的普通工具如板牙、弯尺、克丝钳等,都很少。”但是,这情景并没有使他们丧失了复工的信心,他们对饥饿、哭泣岁月的回忆,变成了他们在重获解放后积极恢复生产的“内燃机”。
机器厂翻砂房的孟献同等十五位工友,在解放后不及一月的时间里,即将一所很大的翻砂房恢复了第一次解放时的模样。他们制作了足用的沙箱,修复了电碾,重配了铸铁炉的七点五马力的鼓风机和加料的小楼,筛出了被木屑、垃圾埋没了的沙子。自四月初至六月初,他们与其他工房的工友,已经为着采矿场装配了一百多辆矿车,六月份他们正为翻铸六百个矿车轮而努力。
在打铁房和机器房,工友们与各项器材、原料的困难,作了无数次极坚韧的战斗。他们为了支持烟筒山矿场用小铁轨的修复工作,搜集了乱散在厂子里的各种废铁,制作了一万以上的道钉,节用五米长的五分铁棍二百余根。多年来被抛弃在地上无人理睬的车轴头、铁轨头,成了他们配制各种工具机的唯一原料。在以前,矿车用四方轴要用滚珠,现在由于滚珠的缺乏,他们改用了滚键。不久以前,工友们以放进耐火砖末的滚桶代替一无储存的砂布,磨光了从土堆里找出来的足够四百辆矿车用的滚键,较人工用砂布擂擦,要快三十倍。
青年铁工吴庆升与同伴孙瑞、任双江等,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每日只能做二十个五分螺丝母;解放后由于他们积极的钻研,已增至二百二十个。铁工领班李慎臣直接掌握的一盘打铁炉,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每日三人仅能打六个采铁用铁耙子,现已增至三十个。在六月上半月,他们除了完成正常的生产任务以外,另加作了三千个鱼尾螺丝。
这种惊人的数量上的增加,是由于他们的政治情绪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吴庆升说:“在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连饭都吃不饱,随时都会被捕,谁还有心去做活呢!那时大家通常迟到早退,就是不退,也是在工房里休息,或到工房外边去捡煤渣,一听经理的汽车来,就去赶快作两下,一听汽车走,照例是停工。”
现在,机器厂的工友们,又恢复了一九四六年第一次解放期间积极工作的心情。没有工具,他们去用双手做;没有工具机,他们就用废铁配制。靠着全体职工的努力,在过去两个半月的时光里,机器厂本厂用工具机如旋床、刨床、元车等,已由刚解放时的两部,增配至十五部,使龙烟铁矿庞大的重建工程,有了最起码的条件。
在宣化城东北十公里的烟筒山,是目前龙烟矿的主要采矿场。日寇侵据末期,即已停采,采矿设备大部他迁或被破坏。国民党匪帮统治时期,有矿工一百四十余人,专选旧存矿砂,未作任何采掘。此次解放后,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为使龙烟铁矿供给石景山钢铁厂以足够之矿砂,即着手大规模之重建工程。半年来,该地采矿工人,已由一百四十人增至一千二百余人,该地西部旧有之六个坑道内之铁轨、电灯等设备,亦次第整理就绪。各坑之压风机,正逐次安置,十七坑三十马力之压风机,已开始使用,该地“南山”一斜坑,自五月起亦已着手整顿。全体职工正为争取本年底日产五百吨铁砂而作最紧张的努力。
半年来,烟筒山采矿所选旧矿砂及采新矿砂总数已达七千余吨。采掘新矿砂已由一月份之一、二十吨,五月初之五、六十吨,增至六月初之二百四十余吨,六月十五日最高达二百七十四吨。
过去三个多月的重建过程中,烟筒山采矿场旧有的一百四十余位老矿工,在训练新工上有显著的成绩。以一百四十余位老矿工,去带动一千余新矿工,在坑内采掘,坑外运矿、选矿,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旧社会里,要想让师父把作业的一切要诀毫无保留的告诉学徒,是不可能的事。采矿所的行政、工会和党的支部,在这方面以“教会新工,发展生产”的精神,教育了所有的老矿工,使大部分老矿工由不耐心变为耐心,使个别老矿工由不肯教变成了愿意教,从思想上和当前的事实上,解除了他们“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的包袱。
几个月来,由于老矿工对新矿工的耐心教育,及新矿工们对于老矿工的尊敬和肯于学习,新老矿工之间,已亲如一家人。这种团结、友爱、活泼愉快的气氛,充满着烟筒山的全部空间。
工程师和工人已逐渐打成一片。服务于开滦煤矿十几年的老工程师常锡纯,在这里已将全部身心浸入于铁矿的开采事业里。他协同军事代表和职工会指导采矿工友,在采矿方法和安全设备上,已经作了和正在作着极重要的改进。首先是改正了日寇统治时期不讲掘进,只作面的采掘的恶劣作业方法。作到了一面掘进,一面进行面的采掘的方法。同时力求掘进坡度均匀,便于矿砂外运;各坑间凿通,便于通风;检查顶板,适时顶以木柱;注意“找掉”,即将放炮后未被炸下来之矿石打下。在运矿上,亦作了不少的改进。西部十七坑下行运矿道原在外边,距轨道不及二尺即为大悬崖,一不小心,矿车出轨,人车会俱遭毁灭。现已将下行道改在里轨。这样,即使矿车出轨亦不致落下崖石。此外,矿方正于各个溜子的尽头,添筑竖轨、石堆及栏杆,尽量避免因矿车放的太快,操纵失灵,以致人车顺溜子而下的危险。
半年来,由于采矿所领导上对于安全设备的注意,在采矿和运矿等作业上,还没有发生死亡事件。因小事故受伤的工人均已次第经矿方负责治疗。而在日寇统治时期,因安全设备较差,招致矿工死亡的事件,日必数起。烟筒山及庞家堡两采矿场的山脚下,至今还可以看到一片一片的坟头。连同被压在坑内的工友,据统计总数在一万名以上。
在职工福利事业上,龙烟铁矿已有重大建树。四月份在烟筒山动工修筑的五十三所工人宿舍及食堂,已次第落成,昔日大部坍塌破落的废墟,今已焕然一新。该地四所食堂的管理人员、炊事员、用具,全由矿方雇用安设。其他如全矿职工本身及其直系亲属疾病之治疗,职工子女之教育等等,亦已由矿方负责。
目前,龙烟铁矿各厂矿职工,正在开展民主运动中,为节约原料,大量配制各项工作机械,减低成本,增加生产,提高质量,继续改进安全设备而努力。
六月二十日寄自宣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