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大会代表介绍 人民功臣曹振峰 记一位优秀的美术工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02
第4版()
专栏:

  大会代表介绍
 人民功臣曹振峰
 记一位优秀的美术工作者
靳夕
曹振峰同志是在革命部队里长大的青年干部,是战士们最爱戴的艺术工作者。他今年才二十四岁;十三岁参加革命,而从事部队美术工作就有十年多了。他没有进过美术学校,可是这并没有妨害他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这主要是由于他自己不停地钻研和党对他的培养。
他生于保定一个贫民的家庭,在小学校时就爱画画,常常以自己的画换取同学们的纸张笔墨,以补充自己的学习用具。刚刚念完初小,就发生了“芦沟桥事变”,因此而失学,那时才十二岁。隔年他就参加了杨成武将军所率领独一师的宣传队(即战线剧社)起初是舞蹈队的队员。
由于他对绘画有特殊的爱好,不久就被调到画画队。那时年岁虽小,志向却不小,自己摸索着出老乡报和大张画报,很受群众欢迎。这时宣传科也开始注视这位小画家,俱乐部里,操场上,每星期都有他的画贴在那里,虽然技巧还不成熟,可是已经成为战士们精神食粮中必不可缺的东西了。在晋察冀边区创立二周年的美术比赛时,他获得了第一名,那时他才十四岁。一九四○年创办“战线画报”(油印的),自画、自编、自刻、自印,此外还经常给地方上、连队里画画和布置会场,每天都要画出几十幅画,这养成了他在工作态度上的服从政治需要,而不斤斤计较于个人的技巧提高,虽然如此,也没有阻止了他在技巧上的突飞猛进。
解放战争以来,他不仅画了大量的连环画、新闻报导画和宣传品,还用了很大的力量来开展部队的美术运动。举办短期美术训练班,或在文教训练班上插进美术课程,随编,随讲,培养了大批的绘画人材,这些人在连队行军作战中,是起了很大鼓动作用的。他们是“行军小报”,“战斗小报”的编者,同时也是军、师画报的通讯员,在新区作战时,又是很好的政策宣传者,在向察南进军时,他还组织了壁画运动,到一村画一村,所经各村墙上都画满了画,曾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十年多的美术活动中曹振峰同志创作了“打杀希特勒”、“日寇的假面具”、“五勇士”、“子弟兵”、“李勇”、“三儿脱险记”、“平常的故事”、“红谷米”、“葛存的故事”、“英雄集会”、“近视眼犯错误”、“恩惠”、“在和平民主的道路上”、“最后的动员与最后的审判”、“鏖战坦克”、“芦连玉”、“水”、“柜子里的秘密”等主要的连环画册。一九四一年创作的“五勇士”曾荣获鲁迅文艺奖金。
一九四二年初从联大学习出来曾有一个短时期凭想象去创作,但“李勇”画出来不象真实的李勇,始对这种创作方法发生怀疑,乃决心到群众中去刻苦学习。该年五月敌人血洗狼牙山的时候,他开始克服以想象代替真实的创作方法,到实际中去寻找真的人物,创作了“李米贵”,下半年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下又去接近“兵”,从此知道,只要自己甘当小学生,“兵”原是好接近的,他开始成为“兵”的最好战友。四三年林泉战斗中,根据战士的要求,出版了描写战斗的画报。解放战争以来他全部力量都用在画“兵”上面,出色的做到了美术与战争的结合。
他的画之所以为群众欢迎,是因为他跟一个兵一样的深入了连队,在连天的炮火下面去采访、素描,取得了素材,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拿出钢板来刻,刻好交骑兵通讯员送到旅里去印刷,有时小部队行动没有油印机,战斗以后也不休息,拿刻好的腊纸去找县政府印刷,回来发给部队。四六年九月怀来战斗时敌机整天轰炸不停,把他刻画报的地下室门口炸塌了,桌子震翻了,腊纸也压坏了,他仍然坚持着出版,前后三次才完成了第一期“战斗画报”。
曹振峰同志有明确的阶级立场,向不计较个人的生活享受,他说:“生活越艰苦就越能看清事务,更不会使物质问题来腐蚀自己的阶级思想”。同时他的生活越朴素,战士越愿意接近他。他很刻苦的工作着,为了及时出版,他总是背着一块钢板、一筒腊纸、一支铁笔和一个滚子,连队走到哪里他也走到哪里,山顶上、石头上、牛棚里、石洞里都是他的画室和印刷所,正因为这样,常常在总攻的那天晚上,在战士的手上出现了,我们鼓动者的笔迹。油墨还没有干呢。
有一位团政委说:“曹振峰同志是最有群众观点的。”
因此,他立了两次功——一个大功,和一个普通功。
曹振峰同志努力使自己变成为一个“兵”,所以才画出有血有肉的兵来,曹振峰同志又把这一工作由房间里推到火线上去,使它直接为战争服务,并在连队中开展美术运动,使它成为战士们自己的艺术,他今天的工作成就,给我们部队美术工作者作了最好的榜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