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他是怎样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08-04
第4版()
专栏:

他是怎样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
沈阳部队某部五连战士吴志安,入伍前是一个高中学生。在人民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他以来自工厂、农村的战士为榜样,不断找自己的差距;以“老三篇”为武器,不断狠触自己的灵魂;以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为标准,不断接受再教育,在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上迈出了一大步。
找差距
去年三月,吴志安怀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应征入伍了。来到部队后,他被分配到机枪一班。机枪一班是连续四年的四好班,班长和几个老同志都是共产党员、五好战士。他想:在这个班里当战士,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他注意了解老战士的情况,找自己的差距。他看到老战士开会发言讲不了几句就没词了。一打听,原来他们都生在山沟,长在山沟,几个人学文化的时间加在一块,还没有他读书的时间长。他们入伍后,不是在山上施工,就是在地里生产,几个人到过的地方加在一块也没有他多。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徒步串连四千里,到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过延安,登过井冈山……。他越想越觉得,老战士懂得的事情,自己也懂,老战士没有见过的“世面”,自己见过。这样一比,不但没找到自己的差距,反而找到了老战士的差距,觉得工农战士身上没有什么可学的。
一天,离他们驻地三十多里的山上失火了。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全连立刻往火场猛跑。跑了一阵子,吴志安觉得气不够使,劲不够用,跑不动了。班长让他休息,没等班长的话说完,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等他爬到山顶,同志们已经把火扑灭得差不多了。这一次,他和老战士一比较,找到了差距。但是他想:这主要是自己没有练过爬山,只要以后锻炼锻炼,再有这样的事就能跟上趟。
不久,他跟班长一块去点炮。班长点七炮,让他点一炮,还说:“小吴,你是第一次点炮,要沉着,不要怕。”当时他有点不服气,心想:“你能点七炮,我还点不了一炮?”班长给他点着引火索,说:“开始点炮!”吴志安看见班长点着一炮又一炮,急忙把引火索往导火索上一触,就出来了。一分钟后,炮开始响了。一炮、两炮、三炮……响了七炮就再也不响了。进去一看,恰恰是吴志安点的那一炮没有响。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点炮,又想到救火,越想越觉得自己和工农战士相比,差距太大了。第二天,班长找他谈心说:“锻炼,最主要的不是锻炼体力和技术,而是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学过放炮,也能放;没有练过爬山,也能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原子弹。”吴志安听着班长的话,联想自己的实际,深刻地感到,正是由于自己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在艰苦面前停了下来,在危险面前退了下来;而王杰、刘英俊、李文忠等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正是由于他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在关键时刻冲了上去。第三次找差距,他找到了要害问题。他感到自己与工农战士相比,千差万差,就差在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自己由学校到部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触灵魂
吴志安有了向工农战士学习的强烈愿望,决心在斗争实践中缩短自己和工农战士的差距。于是,他处处以工农战士为榜样,同志们打锤他打锤,同志们背沙他背沙,心想:只要这样下狠劲硬干,就不愁练不出不怕苦、不怕死的硬骨头来。
去年六月,吴志安和同志们到离驻地十里远的深山沟里去打干柴。回来时正是晌午,烈日晒得皮肤象针扎一样疼。他扛着一百多斤重的干柴捆,口里干渴得象着火一样难受。快爬到山顶时,突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晕倒了,大干柴捆滚出老远。十几分钟后他醒过来了。头脑里闪出一个怕累出病来的念头,想把干柴捆扔掉。这时候,老同志过来帮他把干柴扛回了连队。
不久,党支部号召全连向硬骨头战士孙顺宝同志学习。孙顺宝同志是一个由农村入伍的战士。他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一次,全连向山上背沙子,他已经拉了好几天痢,连里再三要他去住院,他硬是不去,坚持和同志们一样地干。上山时,他背着七、八十斤重的沙袋子,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地前进。晚上,他还对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检查一天的思想。
吴志安用孙顺宝的事迹对照自己,觉察到自己头脑里的“活命哲学”的余毒没有肃清;没有很好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改造世界观上下苦功。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工农战士,他们干啥自己也干啥,和他们干的一样还不行;只有他们想啥自己也想啥,和他们想的一样才行。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最根本的、最首要的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功夫。
从此,他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管施工多么紧张,始终坚持劳动前学,劳动中用,劳动后检查的制度,抓住自己的“苦”字、“私”字一闪念,狠批猛斗。
一次,他和一个同志跟汽车往山上拉沙子。新修的公路又弯又窄,路基松软,坡度又陡,汽车爬到半山腰一个拐弯的地方,再也爬不上去了。这时,司机向后倒车,准备继续往上冲。突然,汽车的前左轮滑下了路基,压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大石头不断下滑,汽车随时都有翻进山沟的危险。就在这危急关头,吴志安跳下路基,用肩膀死死地顶住了下滑的大石头。强大的压力,使他浑身痠麻,眼冒金花,憋得喘不上气来。司机高喊:“快闪开!”可他心里明白,自己稍一松劲,汽车就要掉进百米深的山沟。一定要拚命顶住大石头,就是被压死了,也要保护汽车和战友的安全。这时,另一个同志也跑过来帮他顶车。他说:“不要管我,快去喊人!”山上的同志们听到喊声,一齐跑来,顶的顶,拉的拉,终于使汽车脱了险。
斗争的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无私才能无畏。要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必须象工农战士那样,以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狠触灵魂,彻底改造世界观。胸中有了“革命”二字,才能在困难面前勇于吃苦,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
再教育
吴志安向工农战士学习,有了些进步,领导上鼓励,同志们赞扬,被评为五好战士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同志们说:“吴志安入伍一年来,进步真不小,现在和工农出身的战士一个样了。”他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甜滋滋的,看看自己皮肤晒黑了,胳膊练粗了,劲也比以前大了。越想越感到自己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
“差不多”思想一出现,就要走下坡路。有一次,部队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改造沙滩,向沙滩要粮。连续干几天以后,吴志安的肩膀压肿了,抬一趟沙子就要换几次肩。有一天上工,和他抬一个筐的二班长陈美令刚到工地,就急急忙忙抓过来一个大筐,笑着对他说:“今天我们总算抢了一个大筐。”听了二班长的话,看着他手里的那个大筐,摸摸自己的肩膀,小吴心里有些打怵。下工后,吴志安就反复琢磨:二班长的肩膀和我一样压得红肿,为什么他还乐呵呵地抢大筐,而自己却没有这个勇气呢?毛主席说:“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想到对待大筐的两种态度,他认识到:二班长拣大筐,挑重担,这是工农战士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是彻底革命精神的表现;自己在大筐面前退缩,正是灵魂深处怕苦怕累思想的抬头,是知识分子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事实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不是三下两下就能克服掉的,需要反复斗争,反复较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不断革命,不断努力。要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攀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高峰,只有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不断地接受工农的再教育。以后,他以工农战士为榜样,赞扬声中找不足,成绩面前找差距,努力克服“差不多”的思想,把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红石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