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汉——青海省官亭灌溉工程中工农兵的动人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9-10-04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汉
——青海省官亭灌溉工程中工农兵的动人事迹
九月的官亭,艳阳高照。积石山下,泵声隆隆。滔滔黄河水,被引上了千年旱台,沿着渠道流过来了。人们心向北京,欢呼跳跃,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欢呼官亭灌溉工程胜利竣工。
备战备荒为人民 誓把旱台变良田
官亭,在青海省民和县城南八十多公里的黄河岸边。这里土质肥沃,气候宜人,只因缺水,十年就有九年旱。“黄河沿上渴死人”,就是昔日官亭的写照。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各族人民开河渠,筑堤防,挖井,打坝,修涝池,治山治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这里的水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一九六六年九月,官亭灌溉工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开工了。一支由工人、解放军指战员、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和民和县二十四个公社的近万名民工组成的水利大军,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浩浩荡荡开到了黄河岸边,决心把黄河水引上千年旱台,多打粮食,为毛主席争光,为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从控制闸口到泵站,一条长长的动力渠的土石方工程全面铺开了。每当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水利大军高举毛主席语录牌,高唱毛主席语录歌,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工地,开始一天的战斗。白天,他们头顶蓝天挥镐锹,脚踏黄泥战砂石。夜晚,他们在煤油灯下活学活用“老三篇”,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经过一个冬季的艰苦奋战,他们双手拿镐挖出了一条宽十四米、深三点五米、长二十五华里的动力渠,并在黄河中筑起两道围堰,为修建控制闸作好了准备。
胸怀朝阳意志坚 百折不挠战洪峰
第二年夏天,工人和民工们在低于黄河床底一米深的工地上,争分夺秒地开挖控制闸基础。这年黄河汛期比往年来得早,河水由二千多个流量猛增到三千多个流量。尽管围堰一层又一层地加高,也不顶事。凶猛的黄河水象脱缰的野马,闯入控制闸的施工地区。转眼间,工地成了一片汪洋。
怎么办?广大工农兵群众的回答是:继续干!
工程指挥部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和《矛盾论》、《实践论》,用毛泽东思想来统一认识,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参加抢险的解放军指战员坚决表示: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迟疑。我们要用加快工程进度的实际行动回击帝、修、反的战争挑衅!与洪峰搏斗最有经验的老工人周国和斩钉截铁地说:“干!洪水跟帝、修、反一样,都是纸老虎。有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指方向,天大困难无阻挡。毛主席给我们撑腰,我们一定要为毛主席争气!”
重筑围堰的战斗打响了。一千多军民,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地上,他们在河面上投石笼,抛草袋,填土方。雨不停地下着,黄河水不断地上涨。人们在倾盆大雨中与洪峰搏斗。饿了,啃口冷馒头;渴了,喝口黄河水。为了把石笼和草袋放牢,给围堰打好基础,民工们潜入河底,在水下工作。军民团结,奋战二十多天,一道坚固的围堰又耸立在波涛滚滚的黄河之中,抗御着洪峰的冲击,保证了控制闸的顺利施工。经过反复搏斗,一座由钢筋混凝土和砌石组成的控制闸建成了。
立下愚公移山志 定叫黄河水上山
黄河水由控制闸进入动力渠,流经二十五华里,来到鄂家山下。必须在这里修建一座一百六十米的高扬程水轮泵站,才能把水引上山顶。
建泵站,先炸山。解放军某部一连指战员担负了修建前池的炸山任务。这座山名叫娘娘山,两个二十多米高的山包,中间怪石嶙峋,炸山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困难,他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站在悬崖峭壁上打炮眼。钢钎磨短了,换一根;虎口震裂了,包扎起来继续干。终于在山顶上打了一个直径五米、深七米的大炮眼,一炮就把山头轰掉了一大半。经过几十天的奋战,搬掉了娘娘山。
在修建泵站的过程中,还遇到了几道难关。工人、民工和革命的技术人员,遵循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教导,迎着困难上。木工们经过反复试验,完成了前池虹吸的模板制作任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吃大苦,耐大劳,坚持连续战斗三十六个小时,一次完成了前池虹吸的灌注任务。灌注压力隧洞的施工人员,躺在两层钢筋之间捣注混凝土,手挂破了,衣服磨烂了,双臂震得发麻,胸部压得闷痛,仍然坚持战斗。
工地上没有机器和吊装设备,民工们用自己的双肩把三条大钢管(总长七百五十米),一节一节地抬上山顶,又用钢丝绳从山顶上一节一节吊下来,逐节焊接。
由三名女工和一名男工组成的电焊小组,担负了泵站所有管道及其他方面的焊接任务。在焊接管道时,要从一百多米高的峭壁上把人吊下来,先把管道外壁焊接好,再钻进管道焊接内壁。女电焊工和男同志一样,不怕苦,不怕死,在焊接管道内壁时,尽管盛夏的烈日把钢管晒得烫人,加上电焊时飞溅的火花,钢管内热得象蒸笼一样,每当她们焊完一节管道出来时,浑身衣服都湿透了。但她们从不叫苦,而自豪地说:“心中有颗红太阳,刀山火海也敢闯;站在高原看世界,天大困难脚下踩。”
经过工人、民工和技术人员的紧密配合,大力协作,夜以继日的奋战,一座高扬程水轮泵站胜利建成了。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深沟大壑水畅流
黄河水从泵站引上山,沿着三条弯弯曲曲的盘山渠道前进,被几十条深沟大壑挡住了去路。水利大军决定架设预制薄壁、薄壳渡槽。
可是,预制薄壁、薄壳渡槽是一种新技术。过去,青海省原水利局的走资派和一些所谓“专家”、“权威”曾关着门搞过,没有成功,便断言:“青海气候冷,条件差,搞不成薄壁、薄壳渡槽。”
战斗在官亭灌溉工程工地上的工人和革命技术人员说:资产阶级“专家”、“权威”不敢干的,我们干!他们在施工现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经过多次试验,试制成功了钢丝网水泥薄壳渡槽,攻克了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认为不可突破的技术难关。
但是,山高沟深,大机器运不进来,小机器又吊不动,怎样才能把二十多吨重的排架立起来,把每节十多米长的渡槽吊到几十米的高空架设起来呢?
工程指挥部和驻工地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在吊装工地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吊装工人、民工和技术人员在学习班里,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认识到:渡槽能不能吊起来,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他们制定了用土法吊装的方案。他们用旧钢管代替扒杆,用一部起绞五吨重的绞车和几个滑轮,经过反复试验,把一个个排架立起,把一节节渡槽吊上高空架设起来。第一座渡槽用土法吊装成功了!
第一座渡槽虽然装好了,但吊装时间太长。工人们说:必须加快进度!早一天使黄河水流上旱台,多打粮食,为支援国防、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吊装工人、民工和技术人员认真总结了吊装工作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改革了吊装技术,并吸收贫下中农参加,壮大了吊装队伍,使吊装速度成倍增长,质量也越来越好。一座座渡槽凌空飞架在深沟大壑之间,把黄河水送进了旱台上的大片土地。从此,“黄河沿上渴死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千年旱台将变成富饶的粮仓。(原载《青海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