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阅读
  • 0回复

抓住生产特点重点建社以纱换布解决销路困难 冀中供销合作总社取得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7-18
第2版()
专栏:

抓住生产特点重点建社以纱换布解决销路困难
冀中供销合作总社取得经验
【本报讯】冀中供销合作总社在扶植农村手工业与沟通城乡物资,打开远地区间的物资交换上,获不少成绩。他们曾抓住砖路布的生产,建立重点社,以纱换布,并向张家口推销土布,已收购砖路布八千匹,解决了土布的生产与销路的困难,维持了织布手工业者的生活。在安新县抓住了产席的特点与席民的粮食要求,建立重点社,供给社员苇子和粮食,已收购席子四千多片。安新县社又抓住了皮硝的特产,开展业务,收购皮硝三○四万斤,到天津换回粮食六十多万斤,解决了皮硝卖不出和硝民的生活问题。深县、饶阳、无极、黄骅等县也都抓住了当地出产口袋、土布的特点,建立重点社,开展业务。同时,冀中总社又与国营商店相结合,供给各县社与重点社煤、盐、洋布、火柴等大批物资,对社员采取低价供给,高价收买之方针,如清苑县重点社供给社员物品,一斤盐卖十元(市价十元买十二两盐),火柴一包卖二十八元(市价一包三十元),安新县收购社员席子,以每片二百五十元收购,市价每片只二百三十余元。因之群众对合作社已逐渐有了认识。
迄六月底止,冀中三十二个县建立了四十个重点社,组织社员四一九七人。这些事实,打破了不分红不好开展的错误认识。 (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