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踏破南海千层浪 全心全意为人民——记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海上军需服务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4-04
第3版()
专栏:

踏破南海千层浪 全心全意为人民
——记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海上军需服务队
“我们是后勤轻骑兵,放眼世界干革命,踏破南海千层浪,全心全意为人民。”
在波涛汹涌的祖国南部海疆,一支由后勤战士组成的小分队,扬帆出海,破浪前进,豪迈的歌声回荡在天空中。这就是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的海上军需服务队。
几年来,这个服务队的后勤战士们,怀揣红宝书,肩挑修理担,长年累月地在海上辛勤奔波,足迹遍及南海前哨的许多岛屿。他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教导,全心全意为海防战士服务,被树立为广州部队后勤战线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
掏尽红心为人民
服务队的同志们在平时注意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把服务工作做到战士的心坎上。
一次,服务队来到某岛,发现连队送来修理的东西很少。经过调查了解,才知道战士们由于施工任务紧张,顾不上把个人的东西送到服务队修理。晚上,大家反复学习了“老三篇”,深刻地认识到:是“守摊待修”还是“登门服务”,反映了服务工作中两种思想、两种作风的斗争。要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大破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旧作风,大立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作风。从此,服务队每到一地,就分头深入到班排、哨所、阵地,服务上门,而且把服务工作做得一丝不苟。他们的行动准则是:“服务工作不到家不走,连队实际问题不解决不走,干部战士不满意不走。”
一天,他们在某岛服务。队员彭春桃补好一件军裤后,发现上面少了一个扣子。她拿起针线刚要缀扣子,有几个战士来买信封、信纸,她就放下军裤去拿信封、信纸。当她回到缝纫机旁的时候,发现那条军裤不见了。原来是那个补军裤的战士以为军裤已经补好,就顺手拿走了。彭春桃用“老三篇”对照检查自己,意识到一个扣子不缀虽然是小事,它却反映了自己为人民服务没有做到“完全”、“彻底”。于是,她拿着针线和扣子,在高山哨所找到了这个补军裤的战士,把扣子给缀上了。
有一次,他们结束了某海岛的服务工作,打算趁涨潮的机会去另外一个小岛。他们刚上船,看到一个战士匆匆忙忙地送来一个铁桶要求修理。修理吧,潮水一退,船就划不出去了。不修吧,连队的实际困难没有解决。怎么办?队员肖永志、薛保松果断地从船上搬下修理工具,起火生炉,精心地修好了铁桶。这时,潮水已经退了,队员们挽起裤腿,踩着没膝深的小海泥,把船推出二百多米,才上船起航。
“我们如何更好地为海防战士服务?”队员们经常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他们在为战士服务的过程中,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关心每一个战士。有一次,队员王振才和一个海防战士一起劳动,发现他的棉衣、棉裤都很短,就随口问了一句:“你领棉衣时没有大一点的吗?”这个战士说:“不,这套衣服是我去年入伍时领的,当时挺合身。谁知我个子长得这么快。”王振才听了,立刻引起了注意。他到班排一调查,发现这个连队有十几个战士都是这样情况。他就和几个队员一起,把这些战士的棉衣、棉裤都接长放大了。
服务队把为战士服务当作自己的光荣任务,只要战士需要,不会的技术就从头学习,没有的服务项目就设法增加。队员蔡树林为了帮助连队节煤,跑遍驻地附近节煤的先进单位学习节煤经验。缝纫机修理工凃宗厚看到战士在海岛上照相不方便,跑到照相馆学习照相技术。过去,他们服务项目只有补衣服、修鞋等几项,现在陆续发展到六十多项。
服务队的后勤战士掏尽红心为人民,受到广大海防战士的热烈赞扬。他们说:服务队同志的心和我们连在一起了,他们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克己奉公一尘不染
队员们虽然挑的是修理担,干的是缝缝补补、敲敲打打的工作,但是,他们眼观五洲风雷,胸怀世界革命,把这平凡的工作,看成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革命重担。他们时常说: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就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一个心眼地为着共产主义。
南国初秋,骄阳似火。一天中午,队员商建文跑了八里多路上街买鞋垫。有人问他:“服务队有的是零碎布,缝纫机又现成,五分钟就可以做一副,这么热的天,何苦来回跑呢?”商建文却笑着回答:“碎布再多,也是国家的,我们只有用它为部队服务的义务,可没有一丝一毫动用的权利啊!”
服务队每次下岛,都要带一些解放鞋,给部队调换或补充。可是,队长陈良同脚上穿的却还是八年前买的那双补了又补的胶鞋。一次,连队来调换鞋子的同志,见他穿着这样破的一双鞋,就说:“老陈,你这双鞋该‘退役’了,也换一双吧!”陈良同回答说:“鞋子我这儿倒是不少,但这是公家的,那能随便调换呢!”这个同志感动地说:“老陈,你们服务队真是克己奉公、公私分明的好榜样。”
负责修理钢笔的队员张万生,一天晚上结账时,发现多了六分钱。他连夜赶到连队,找战士们一个个地核对,查出来后,把六分钱退还给战士了。这个战士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天这么晚了,为这六分钱你还专门跑一趟!”张万生说:“六分钱虽然不显眼,但是,资产阶级思想正是选择这种不显眼的地方,作为向无产阶级思想进攻的突破口,留下它,就会从思想上打开反修防修的缺口,这可是个大事啊!”
服务队的同志深深懂得,作为经常和钱物打交道的服务人员,更要处处公私分明,防微杜渐,不能给阶级敌人以可乘之机。
有一次,队员们在某岛服务,缝衣服的针尖断了,队员罗卓威便吃力地磨着。有人不理解地问他:“老罗,一分钱就可以买两三根针,你费那个劲干啥?”他回答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今天,我们国家富裕了,也不能忘记节约啊!”
几年来,服务队的同志们把节约一寸布,一根线,一滴油,都看成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贡献了一分力量。他们说:我们走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革命路,这条路我们要永远走下去。
继续革命永向前
革命在发展,人民在前进。海上军需服务队的同志们以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为武器,自觉地斗私批修,在继续革命的航道上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一次,当他们乘坐的船划到离岸有一百多米的地方时,海面上突然起了大风,船被风浪掀得东摇西晃,随时都有翻掉的危险。队员冯泽章正在考虑如何护船,只见指导员罗仁杰衣服没脱就跳下海去。老冯也跟着跳了下去。事后,他用“老三篇”对照检查自己,感到很不安。他想,下海护船,虽然我和指导员是一前一后,但这一前一后就反映了思想上的差距。他在讲用会上,用“完全”、“彻底”两把尺子衡量自己,狠斗了头脑里的私字一闪念,对大家启发很大。
队员陈信珍参加服务队以后,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大风。海上波涛翻滚,坐在船上就象打秋千一样,不一会,就头晕眼花,哇哇地吐开了。好不容易靠了岸,她又跟着大家攀悬崖,走沙滩,步行十多里才到达部队驻地。艰苦的生活,引起了小陈的思想波动。党支部发现这个情况,为了帮助小陈和别的新队员上好为人民服务的第一课,就组织他们到驻地附近的一个医院里,访问张思德同志的生前战友、医院革委会主任、老红军战士许成余,请他给新队员们讲述了张思德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事迹。他们临走时,许成余把自己珍藏的红军挂包送给小陈,并且勉励她要象张思德同志那样,永远忠于毛主席,做“完全”、“彻底”为战士服务的海上后勤兵。小陈双手接过挂包,顿时心潮翻腾,深深感到自己怕艰苦的思想是很错误的。她当场表示:坚决走老红军走过的路,做张思德同志那样的人,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
队员们热情为战士服务,深受战士们的爱戴。在一片赞扬声中,服务队的同志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的伟大教导,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把服务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一次,服务队到一个小岛上为战士服务。临走时,大家说:该修的都修了,该补的都补了!过了几天,他们又到这个小岛,发现还有三个破水壶没有修理。为什么会漏掉这三个水壶?党支部连夜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用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光辉形象对照检查,发现“完全”、“彻底”为部队服务的思想树立得还不牢。受一点表扬就觉得“差不多”了,结果工作马虎了。通过学习,他们决心把鼓励当作前进的动力,把成绩当作前进的新起点,在革命的航道上不找停泊的码头,继续革命,永远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广州部队海上军需服务队的同志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攀悬崖,走沙滩,长年战斗在祖国南海前哨岛屿,扎根连队,全心全意为海岛战士服务。 新华社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