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一个深山沟里的“农业后勤部”——记山东省岳峪门市部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01
第3版()
专栏:

一个深山沟里的“农业后勤部”
——记山东省岳峪门市部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事迹
泰山山脉向东北延伸,经过淄博、莱芜、章丘之间。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嶂,烟云缭绕,山大沟深,抬头悬崖峭壁,举步羊肠小道。在这大山深处,山东省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在飘扬。这就是山东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淄博市域城供销社岳峪门市部。贫下中农称赞它是“一个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深山农业后勤部”。
坚持毛主席指引的方向
岳峪门市部服务范围内的五个大队的贫下中农,解放以前受“三座大山”的压迫,长年累月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山外的买卖人嫌这里山高、路险、人穷,很少到这里来。贫下中农采集点山货,想换点油、盐、火柴,要爬山越岭到几十里以外的集市上去,还要受国民党苛捐杂税的盘剥和奸商的坑骗。岳峪人民多么渴望山沟里能办起商店!
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子弟兵解放了这个穷山沟。一九五二年,供销社在这里办起了一个门市部,贫下中农乐得奔走相告。可是,当时由于这个门市部的一些营业员按时上下班,整天围着柜台转,和贫下中农话不对口,心不对路,没过多久,就受到贫下中农的批评。贫下中农尖锐地提出:“俺上了工,你们才上班,俺刚下工,你们早下了班,买啥没啥,你们到底为谁服务?”
贫下中农的批评,引起了刚到门市部工作的青年营业员范春孝的深思。他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的伟大教导,受到很大教育。在他的倡议下,这个门市部很快改变了“正规化”的工作制度,不论什么时候,门市部的大门都为贫下中农开着,使贫下中农随时都能买到东西。他们还常年挑着货郎担,爬山越沟,走村串户,就地卖货,就地收购。一有空,营业员们就走出柜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贫下中农看到门市部端正了方向,改变了作风,个个笑在眉梢,喜在心头。他们敲锣打鼓,给门市部送来锦旗,鼓励门市部的同志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乘胜前进。一九五九年,岳峪门市部被评为先进集体,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群英会”。
可是不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极力推行“业务第一”、“利润挂帅”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上级商业部门有的人公开号召各门市部“伸长腿,跑四方,大搞自营业务”,并且规定“提前完成营业额的加奖坐‘火箭’,完不成的坐‘老牛’”。在这股修正主义黑风的影响下,岳峪门市部专门抽出人来挑着货郎担,走莱芜,串章丘,推销卖钱多的商品。这样,他们同贫下中农的关系渐渐疏远了。
一天,营业员王奉成从外地赶集回来,遇上了大雨,连淋加饿,十分疲劳。岳峪大队党支部书记程圣汉看到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要是正当的搞社会主义买卖,队里的小毛驴,俺任凭不用,也让你驮货;要是放着毛主席指引的路不走,整天瞎鼓捣,为钱辛苦为钱忙,累煞俺也不管。”听了老支书的话,共产党员范春孝和营业员王奉成,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深更半夜,两个人披衣起床,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字,对照检查自己的工作,越对照心里越亮堂。王奉成说:“这种干法,把政治观点丢了,生产观点扔了,群众观点也不要了,换来了个‘利润观点’,这是谁出的鬼点子。这不明明是在扭转社会主义商业的大方向,把我们往资本主义的道上拉吗?”范春孝接着说:“对,咱们小小门市部,不只是做买卖,也是阶级斗争的前沿阵地。我们要坚守阵地,寸步不让,甘愿当社会主义的‘老黄牛’,决不坐资本主义的‘火箭’!”他们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重新摆正了方向,顶住了资本主义的妖风。在这场斗争中,他们深深感到:离开了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就必然走邪路;脱离了贫下中农,就寸步难行。从此,他们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在农村商业战线上,为支援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被评选为山东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单位。做农业生产的好后勤
山区商业门市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呢?几年以前,门市部从外地买进了一批镢头,贫下中农听到消息纷纷赶来购买,可是,他们拿起镢头一看,又都放下了。这批镢头便积压下来,后来削价出售,还是没有人要。原因究竟在那里?门市部的同志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发现这种镢头不适应山区生产特点。从这件事情中,他们懂得了一个道理:社会主义的商业,不仅管卖,还要管用;只有熟悉山区,才能更好地为山区服务。从此,他们就把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作为自己改造思想、做好工作的必修课。他们除了坚持站柜台,挑担上山,送货上门以外,每年都要有四十五天或更多的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通过参加劳动,他们既牢固地树立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又摸清了山区生产的规律,做到群众需要什么商品就进什么,需要多少进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送,把门市部真正办成了一个发展山区农业生产的后勤部。
十年前的岳峪,山是秃山,岭是秃岭,水源奇缺,土地贫瘠,社员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岳峪门市部的商业人员立志和贫下中农一起改变岳峪的穷困面貌。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岳峪大队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一件大事。门市部帮助贫下中农改天换地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解决水的问题。他们先帮助大队打了八个水囤,下雨以后,雨水倾进水囤里,蓄存起来,用来浇地。紧接着,他们又帮助大队在村东头自力更生修建了一座水库。门市部除了留一人在家营业外,其余的同志都到工地参加劳动,做好物料供应工作,全力以赴地支援水库的建设。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岳峪大队第一座容水三万六千多立方米的水库建成了,彻底解决了人、畜用水问题,部分土地也浇上了水。从此,岳峪大队缺水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这里的土地瘠薄,增施粪肥是增产的重要措施。可是,这里肥源不足,每年都要花几千元到城里去买大粪,往返六十多里,一担一担地挑回来。门市部负责人、共产党员范春孝同大队党支部书记程圣汉和几个老贫农,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提出把买大粪的钱用来买猪,既可以解决肥料问题,又可以增加社员收入,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被贫下中农誉为“铁脚板”的售货员王奉成,就带着两个社员,四下莱芜,给生产队买仔猪。数九寒天,他们白天顶风冒雪,四处奔走;晚上和猪一起睡在棚子里。在回来的路上,每过一处险道,王奉成总是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保护小猪顺利通过。由于长途赶运,一头四十多斤重的小猪磨破了蹄子,走不动了。王奉成想起了毛主席关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教导,就背起小猪爬过了一座十多里路的大山。他自己的手上却裂开了血口,脚上磨出了血泡,浑身沾满了烂泥和猪屎。社员们看了感动地说:“门市部可为俺山户人操碎了心啊!”以后,岳峪大队家家养上了猪,队里办起了集体养猪场,猪多肥多,促进了粮食年年增产,社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在门市部的大力帮助下,岳峪的穷山沟大大变了样。往日的秃山不见了,果树成林栽满山;西峪里的枣树,挂着一串串的大枣;东坡上的苹果,压弯了枝头;南岭上的各种条子,一片翠绿;北山上的花椒,火红一片;村头一库绿水,家家圈里有猪。岳峪大队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粮食产量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他们都象“老三篇”里的人
十多年来,岳峪门市部的同志遵循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扎根山村,和贫下中农结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贫下中农常说:咱门市部那些营业员,干革命不分份内份外,全心全意为咱贫下中农服务,都象“老三篇”里的人。
贫下中农给予他们这样崇高的评价,是他们坚持学习“老三篇”的结果。这里的老营业员自觉地用“老三篇”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新来的年青营业员也在“老三篇”的指引下健康成长。多年来,每天不管工作多么忙,时间多么紧,他们总要在煤油灯下学习“老三篇”,检查自己一天的工作。老营业员范春孝说,“老三篇”是方向篇,永远是我们革命的传家宝。只要“老三篇”丢不了,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办商业的方向就不会变,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就不会变。
营业员李同鑫,刚来时只有十七岁。从小生活在城市,一进山沟,觉得处处别扭,从心眼里不愿在这里工作,只想抓紧学算盘,学好“武艺”再下山。可是,老营业员没有教小李打算盘,第二天一早就同他一起学习“老三篇”;然后,由王奉成挑起一百二十斤的货郎担,给小李肩上放了一匹布,带他先去认认各队的贫下中农,让贫下中农给他讲旧社会的苦难家史。一连上了几课,使小李想了很多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学了很多在学校没有学过的东西。小李的思想提高了,他积极抢工作干,经常挑着货郎担下乡送货,处处关心贫下中农。他说:“小扁担五尺长,有志青年担肩上,扎根山区干革命,一颗红心向太阳。”
门市部里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宁愿自己麻烦千遍,决不让群众一时为难。”门市部本来不经营药物,也不管看病。但是,当他们看贫下中农有了病,要翻山越岭到公社去治疗时,便马上增添了卖药品的服务项目,还派营业员赵玉水到卫生部门学习卫生知识和医疗技术。赵玉水同志学习回来,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听说那个贫下中农有病,他就背着药箱送药上门,照顾病人把药服下。门市部的同志还经常替贫下中农理发、发信、送报、取钱、领包裹,样样都干,样样干得让贫下中农称心如意。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