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千变化,万变化,归根到底是听了毛主席的话——山东栖霞县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实现农业跨《纲要》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9-02
第2版()
专栏:

千变化,万变化,归根到底是听了毛主席的话
——山东栖霞县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实现农业跨《纲要》的事迹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摧毁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我国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场极其深刻的变化过程中,山东省栖霞县人民,在解放军帮助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条件十分艰苦的山区,创造了粮食产量跨《纲要》的生动事迹。
学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这个伟大的号召,正在吸引着栖霞县人民,鼓舞着他们前进!
蛇窝泊公社贫农社员柳运仙,五十多岁了,为了建设大寨田,他拿起锤钎要求学石匠。他用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苦学苦干,一连三个冬天顶风冒雪,啃着冷干粮在石坑里打石头。群众表扬他:“柳运仙,不简单,年过半百学石匠,一心建设大寨田。”柳运仙说:“多打一块石头就是为革命多一份贡献嘛!”
窑夼大队青年社员常洪礼,在建设大寨田的战斗中,一块碎片飞到眼里,鲜血直流。他坚决不下火线!在干部、社员的再三劝说下,才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眼睛已经坏了。常洪礼坚强地说:“别说失去一只眼睛,就是两只都瞎了,我照样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出院后,他连家门都没进,又回到工地上,照样掌钎打锤。……
这里介绍的,只不过是五十三万栖霞人民的两位普普通通的代表。在栖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犹如繁星丽天,数也数不清。从来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象现在这样自觉,这样广泛,这样认真;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在这样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面前,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那么,栖霞县革委会是怎样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呢?县革委会的同志说,他们是靠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指示,落实出一个思想革命化,落实出一个产量跨《纲要》的结果来。
一九六七年初,当新生的红色政权——县革委会刚刚诞生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路向何处走,人往那里带。他们认为,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是建设社会主义农业的必由之路。学不学大寨,是落实不落实毛主席指示的大问题。于是,他们派人去大寨取经。当时,因为没有抓住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这条根本,没有学习大寨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经验,只学了些“记工法”和“经营管理制度”回来,结果“办法”用不上,“制度”也见不了效。群众一针见血地批评说:“学大寨连个大概也没学来。”
工作上碰了钉子,脑子里打起了问号,为什么大寨经验学不成?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县革委会领导班子带着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教导,回顾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些干部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执行“生产第一”、“业务挂帅”,给社会主义农业造成的危害。认识到,“农业学大寨”的指示不能很好地落实,归根到底是由于领导班子在学大寨问题上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解决学大寨学什么的问题,学大寨就是一句空话,甚至有可能重走过去的老路。认识统一了,思想亮堂了,他们又派人去大寨取经。
大寨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无限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们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革命好学风,他们坚持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鼓舞和激励着栖霞的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决心学大寨的精神,走大寨的道路。
针对当时一部分人“看了感动,听了激动,回来不动”的情况,县革委会狠抓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他们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革命大批判的熊熊烈火,迅速地在全县燃烧起来。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如雨后春笋办起来。以刘少奇为代表的一小撮阶级敌人从右的或极
“左”的方面破坏“农业学大寨”的罪恶阴谋,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批批“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在栖霞的大地上茁壮地成长起来。
群众运动威力无穷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焕发了广大群众的冲天干劲,大寨的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振奋着栖霞的贫下中农,他们甩掉了刘少奇“工分挂帅”、“物质刺激”等修正主义黑货套在他们身上的精神枷锁,一个心眼扑向社会主义。他们决心以大寨为榜样,为革命种好地,为革命多打粮,对革命做出大贡献!
但是,被称为“胶东屋脊”的栖霞县,自然条件实在差。栖霞的水,都是往外县流,外县的河,没有一条往栖霞流;栖霞的耕地,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挂在丘陵山坡上的梯田,全县平均土层只有二寸厚。群众形容它是“碗一块,瓢一块,剥开地皮露出石头来。”解放前,亩产只有一百来斤;解放以后,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学大寨之前,亩产也只有二、三百斤左右。高产的要求和自然条件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过去,走资派就是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说什么:“大寨好是好,栖霞条件差,学不了。”阻碍栖霞人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栖霞的贫下中农,发出了钢铁般的战斗誓言:什么条件差!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什么条件都能改造!土层浅,我们加厚!水奇缺,向大自然要!大寨精神象一团烈火,在广大群众心里燃烧了。为了夺高产,跨《纲要》,一个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整梯田、修水库、挖水塘、改河道的群众运动起来了!一个向大自然要水、向河滩要地、向山川要粮的战斗打响了!
修建龙门口和庵里两座水库的干渠,是全县人民多年来的愿望。这项工程完工后,就可以浇灌十三万亩土地。龙门口西干渠开工的那天,正是满天飞雪。人们赶着马车,背着行李,迎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上阵了。
工地上,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龙门口和庵里两座水库,是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群众运动中建成的。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坏了这两座水库的配套工程,有库不建渠,使这两座总库容一亿四千万方水的水库,白白地躺在这里整整晒了十年的太阳。刘少奇的滔天罪行,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满腔仇恨。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解放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数九寒天,地上积雪半尺,人们挥汗如雨,干劲冲天。要知道,在山区修渠道是多么困难啊!每前进一步,都要和石头打交道。绕山要开石,过山要钻隧道,过河要飞架渡槽。但是,经过两个年头的艰苦奋斗,穿过三座山,飞过七条河,克服了种种困难,两条总长二百一十五华里的盘山干渠修起来了。
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到底有多高?人民群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智慧和力量是无法计算的!亭口公社兴修南埠水库就是一个范例。
文化大革命以前,亭口公社几次想要修水库,都没有修起。去年,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公社革委会想兴修南埠水库。一个容水五百万方的水库,一个公社的力量能不能拿下来?如果七、八户调用一个劳力,会不会影响当年生产?现在修还是以后修?斗争在公社革委会内尖锐地展开了。一些按常规走路的人,怎么也估计不到群众的积极性,顾虑重重。常委会开过了多次,都未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消息传到群众中,广大群众说:“干!为革命要只争朝夕,不能慢腾腾!”许多青年人,象参军服役一样,纷纷请战报名。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在军宣队的坚决支持下,修建南埠水库的决议通过了!
按常规,修这样大的水库,要一年清基,二年合龙,三年扫尾。这次他们破除陈规,以大无畏的气概,一开始就把坝基合龙起来。一场同汛期争时间的战斗打响了,民工们冒严寒,战风雪,不知什么是疲倦。在一百八十天的战斗中,用了二十二万土石方,筑成了一条长三百六十米,宽一百多米的大坝,把河水拦腰截断。
南埠大队不是受益单位,修水库还要占去他们二百亩耕地。在安排劳力的时候,公社没有让他们出工。可南埠的贫下中农,纷纷请战,少让他们出一个工也不答应。他们说:“我们不能只看到我们自己鼻子尖下那一、二百亩地,要看到兄弟队那一万三千多亩地浇上水,多打了粮食,支援革命,这也有我们的贡献。我们不能打本位主义的小算盘,要打社会主义的大算盘。”
为革命多贡献的伟大目的,鼓舞着栖霞人民去开山劈岭,移河造田,夺取高产。三年多来,他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兴建了百万方以上的水库六座,十万方以上水库二十七座,十万方以下的塘坝四百四十座,开挖大小干支渠三千多华里,整大寨田十九万亩,在河滩上造地四万亩,还有许多工程正在兴建中。三年多来,共搬挖土石方六千三百多万方,平均每户合五百三十方。这样,已初步改变了栖霞的面貌,在连年干旱的情况下,夺得了农业生产三年跨《纲要》的巨大胜利。
山还是栖霞的山,地还是栖霞的地,人还是栖霞的人,但是,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使栖霞的人变新了;用毛泽东思想指引的群众运动,使栖霞的地变肥了,产量变高了。看到这一切,广大贫下中农无限感慨地说:“千变化,万变化,归根到底是听了毛主席的话!”
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前面
栖霞县的粮食产量,已经胜利地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栖霞县的先进事迹,经常在报纸上受到表扬。面对着成绩,是就此止步,还是继续革命;是修修补补,保住已得的成绩,还是彻底革命,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栖霞各级领导的面前。
“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栖霞县革委会回顾三年多来走过的道路,对毛主席这一教导体会特别深切。他们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领导能否继续站在运动的前面,这是能否把全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继续引向深入的关键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一个指导思想,面对着成绩,县革委会首先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看到,大寨红花虽然已在栖霞盛开,但是运动发展还是不平衡的,先进与后进之间还有不少差距,就是先进单位之间,也还是有差别的;他们看到,过去的三年,虽然治山治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没有做到全面规划,统一领导,彻底改变栖霞的面貌。
为了把大寨的经验在全县推开,为了把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县革委会的成员在军代表的带动下,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蹲点,用自身革命化带动群众革命化。他们帮助先进单位继续前进,帮助后进单位急起直追。同时也从热火朝天的群众斗争中,吸收营养,接受教育。
典型是火车头,它带动全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滚滚向前;典型是活教材,它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无比威力;典型是根据地,它可以使各级领导班子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密切联系实际,取得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他们针对全县学大寨的情况,分别选择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对全县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进行分类指导:
“大的村,情况复杂,领导困难,能不能成为先进单位?”县革委会带领全县三百户以上的大队的主要干部,到全县最大的村——桃村大队来办学习班,学习桃村大队是怎样把一个阶级斗争复杂、资本主义思想泛滥的老落后单位,变成一个胸怀全局,自力更生搞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先进集体的经验。从而,坚定了大的村也能搞好的信心。
“先进单位怎样更先进?”县革委会带着全县一批先进单位的主要干部,来到全县学大寨成绩大的窑夼大队办学习班。大家认识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决心更上一层楼。
“农业上的老大难单位,一年能不能翻身?”许家台大队一年巨变的事实,使许多人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这个大队在一九六八年以前,还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队”。一九六九年,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活学活用“老三篇”,心里有全局,身上有干劲。干部不怕苦,社员拚命干,硬是向干旱要高产。一年来,他们劈了两座山沟,建造了一排排大寨田,修起了一个小水库和两个高山塘坝,抢收、抢种、积肥、深翻,样样抢在季节前。一年来,五斤以上的大镢,平均每人磨秃了四把。许家台大队,就靠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年拚出了一个粮食、花生双高产。粮食亩产猛增到八百三十三斤,比一九六八年翻了一番;花生亩产达到五百零六斤。许家台一年翻身的动人事迹,鼓舞着一些前来办学习班的后进单位的干部,他们跃跃欲试,决心在短时间内改变本单位的面貌。就这样,在县革委会的具体指导下,栖霞县“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又掀起了新高潮,出现了新水平。
为了彻底改变栖霞的自然面貌,县革委会对全县群众性的治山治水活动,开始了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去年十二月,一个由县革委会领导成员、贫下中农代表、革命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班子,开始了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的规划工作。
当时,正是严冬,他们冒严寒,顶风雪,踏遍了栖霞的山山水水,访遍了栖霞的每个村庄。渴了吃口冰雪,饿了啃几口冷干粮。什么艰苦劳累,统统不在话下。经过五个月,行程一万里,终于拿到了治理全县山河的第一手资料,制定了一个进一步改造自然面貌的五年规划。
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重新安排栖霞山河”的规划通过了!县、社两级“战山河总指挥部”成立了!
“和阶级敌人斗不怕掉头,和大自然斗不怕掉肉!”这就是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大战栖霞山河的坚强决心和钢铁誓言。
县革委会委员、蛇窝泊公社党委书记朱有林同志,身患重病,但是,他为了改变栖霞面貌,肩背粪筐,深入到全社五十六个生产大队,向贫下中农宣传毛主席“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教导。在改造自然的战斗中,不管泥里水里,他和群众摔打在一起。
一次他在水库大坝上运土,因为过度的劳累吐了血。经过透视,发现他的肺叶已经烂了铜钱大的空洞,医生让他立即住院。但他却说:“我不能离开工作!”回来后,他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群众心疼地说:“看你这八十来斤重的身子,不知能担多重的担子啊!”
领导带动着群众,群众又推动着领导。今天,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栖霞人民,组成了一支支建设大军,不断地向山开炮,向河宣战。美好的远景,在吸引着他们,伟大的目标,在鼓舞着他们战斗。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栖霞的面貌将进一步改观,栖霞人民将对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山东栖霞县庙后公社许家台大队在党的“九大”精神的鼓舞下,一年巨变,粮食产量翻一番,跨过了长江。这是社员们在整修大寨田。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