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从旱田改水田得到的启示——学习和运用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0-01-16
第4版()
专栏:

从旱田改水田得到的启示
——学习和运用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的体会
江苏宿迁县耿车公社光明大队党支部书记 李俊章
伟大领袖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一切革命的事业,都是群众的事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大搞群众运动,才能夺取胜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充分相信、坚定依靠、广泛发动群众,使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回顾一下我们县运河以西十五个公社旱田改水田的情况,我深刻地体会到,毛主席关于领导方法的教导,无比亲切,无比英明正确。
从半信半疑到非改不可
去年初,县革委会动员我县运河以西十五个公社进行旱田改种水稻的试验。要求利用河、塘、渠、井一切水源,能改一分就改一分,能改半分就改半分,做到“有水就有稻”。我为了做好这一工作,还几次到运河以东水稻区去参观,在我们大队广泛宣传旱田改水田的好处。但是,不少群众还是半信半疑,摇头不想改。我们大队十一个生产队,经过动员,只有六个生产队拿出了最“不顶打”的孬地改了点,最多的生产队只改了二十五亩。
改的结果怎样呢?结果改成功了,六个生产队的水稻亩产量都在六百斤以上,第十生产队的亩产量在八百斤以上。这一下子把群众的思想打通了。各生产队都主动办起了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认真搞好斗、批、改”的伟大教导,破除了一些人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了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的雄心壮志,发出了全部旱田改水田的钢铁誓言。
目前在整个运河以西,已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冬季水利建设热潮,十万多民工,战斗在长达五十华里的干渠和二百多华里的十二条支渠上。大家吃在工地,住在工地,顶风雪,冒严寒,劈山开渠,引水上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革命大批判开路,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我们大队整半男女劳力七百多名全部出动,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六十多岁的老人,都上了工地,我们留都留不住一个。他们说:“这回咱们看得清拿得准,为了搞好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彻底埋葬帝、修、反,我们保证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做过细的发动群众的工作由群众自己下决心
对旱田改水田,有些群众从摇头不改到非改不可,这中间有着什么矛盾呢?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想了几个月。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复思考,现在才想通了:这里有个主观与客观的矛盾。
旱田改水田,在我们地区虽然是革命和生产的客观需要,可是,当群众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大政治意义、觉得做起来没有把握的时候,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虑,思想上暂时想不通,是不奇怪的。这样,就发生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要把旱田改水田的工作做好,首先要解决这个矛盾;而要把矛盾解决得好,希望用开一次会、讲几句话的方法,是办不到的。必须用事实教育群众,通过实践,使群众认识到这样做是必要的,是可行的。县革委会所以积极号召群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水源,社社、队队都试种一点水稻,目的就在于用事实去打通群众的思想,让典型出来说话。而这样做的结果,群众的认识提高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主、客观矛盾解决了,第二年旱田改水田的工作,才可能胜利完成。就拿我们大队来说吧,尽管当时有很多人摇头不改,只有六个队改了一点,但是,改的这一点点,就起到了革命火种的作用。旱田改水田是不是革命的需要,有没有优越性,群众看在眼里,落在心里,不用费什么口舌,群众一下子就发动起来了;群众心齐了,事情也就好办了。
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还有个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虽然有些工作是有利于革命事业的,是好事,急需要办;但是,群众暂时还没有认识到做某件事情的必要。正如毛主席教导的:“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在这样的时刻,一些领导干部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种矛盾,不去做耐心而又不怕麻烦的工作,反而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指手画脚地这也批评,那也指责。群众不爱听,就强迫命令。也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消极等待,停止不前,不去带领群众夺取新的胜利。这两种偏向都是脱离群众的。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群众暂时还没有觉悟的时候,积极地、耐心地、坚持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提高群众的觉悟。回忆我过去的工作,所以犯了一些错误,往往就在主观与客观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能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因而脱离了群众。
群众越是信任 干部越要谦虚
在群众认识提高之后,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家都说干部领导得好,出的“点子”对头,对干部很信任;而干部却忘了群众,不是更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更好地走群众路线。我们大队旱田改水田试验成功以后,有的群众见了我就说:“革委会真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好当家,旱田改水田的路子领对了,咱们信得过。”我听到群众的赞扬声,便觉得没有问题了。于是,自己闷头想了几天,做了一个计划。没有想到,拿给群众一看,通不过,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
当时我想,旱田改水田的路子走得很对,大家相信我,可是为什么计划拿出来又通不过呢?真难办。思想上有些想不通,对群众的批评接受不了。后来,我和大队全体干部共同研究了一阵子,大家都说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很对。这时,我才认识到,自己想出来的一套计划,确实是脱离实际,幼稚可笑。而问题仍然发生在脱离了群众上。
为什么在群众充分相信我们干部的时候,我却不依靠群众了呢?我反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代表大会应该号召全党提起警觉,注意每一个工作环节上的每一个同志,不要让他脱离群众。”毛主席的教导使我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领导干部,当着群众越是赞扬和信任的时候,越要提高警觉,时时刻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一时一刻都不要脱离群众。我的做法却与此相反,认为群众相信我了,我就说了算,瞎指挥起来。如不及时纠正,虽然群众已经充分发动起来了,齐心来办了,但如果领导犯了脱离群众的错误,同样会使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走弯路、受损失甚至失败。
总之,在群众没有发动起来的时候,在群众已经发动起来的时候,以及在运动的每一个环节上,领导干部都要牢牢地记住毛主席关于“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的教导,事事同群众商量,处处依靠群众,做过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群众运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使运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胜利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