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到实践中去才能认识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7-23
第4版()
专栏:

到实践中去才能认识世界
武汉部队某部团长 吕四海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革命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先知先觉”,不参加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斗争,就会头脑空空,一无所知。只有亲身参加三大革命斗争,才能在实践中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去年三月,上级交给我们一项艰巨的施工任务:要赶在插秧前,一个月之内,建成一座泵站,以便排出渍水,保证沉湖地区万亩良田按时插秧。接到任务后,我们真有点两手捉刺猬,无处下手。俗话说:“沉湖淤泥没有底,水牛下湖直喘气。”几丈长的竹竿,轻轻一按就没了顶。我们要在沉湖建泵站,感到很困难。开始,完全按照本本上的说法,建泵站,先要挖泵基,直到挖到硬底,才能灌浆垒石。否则,淤泥承受不住压力,泵站建成之后,就有下塌的危险。我们一看,觉得有道理,就叫下面干部、战士照着书本上的设计要求去干。可是挖了十几天,才挖了四、五米深,中间的泥巴搞走了,旁边的泥巴又塌了下来。指战员急得直冒汗,不断向我们反映:这样下去,不要说一个月建成泵站成问题,恐怕光是泵基的泥巴也挖不完。眼看时间过去了快一半,才挖了几米深,我们也急得直打转,几个人在家里冥思苦想,总是找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主席的教导,顿时使我们心明眼亮。我们党委的同志,来到工地,和战士们一块挑土,一起挖泥。在实践中,我看到,挑着担子在淤泥上走,就会拔出了这脚陷那脚;战士们为了防止下陷,把竹竿用稻草编起来,做成一个个草竹筏,垫在淤泥上,行走自如。这是什么道理呢?休息时,我去请教战士。我问:“为什么用草竹筏垫在淤泥上,就不下陷呢?”一个战士回答说:“压强和面积成反比嘛!”他还生动地给我解释了面积越大压力就越小的道理。通过亲身实践,虚心向战士请教,我认识到,淤泥也并不是不可征服,这里面也有规律可寻。
晚上回来,我和党委的同志们一起研究、分析:挖基要挖到硬底,目的是为了泵基能承受得住上面的压力;我们现在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按原来的设计搞下去,就不能按时完成工程任务,能否不挖到硬底,泵基又能承受得住上面的压力,而运用草竹筏那个道理呢?大家认为:这是个门道。第二天,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干部、战士们,他们认真地讨论、研究,献计献策,还提出了“扩大泵基面积,连续灌浆,形成大块板结”的施工方案。用这种办法,结果五天就建成了泵基。在干部、战士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努力下,提前三天建成了泵站,保证了万亩良田按时插秧。这件事,技术人员也受到深刻的教育,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实践认识真理,又通过实践发展真理。
事实雄辩地证明:“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底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人类的实践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掌握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我们利用建设泵站得到的实际经验,把它运用到其它施工中,不但克服了沉湖容易塌方的“老大难”问题,还把几吨重的拖拉机也开进了湖中心。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改变了沉湖的面貌。所有这些,都是亲身实践的结果。如果不参加实践,坐在办公室内,想点子出主意,是不可能找到改造沉湖的有效办法的。我们应该把读书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划清什么是唯物论的反映论,什么是唯心论的先验论的界限,增强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