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见缝插针 绿化菜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09-03
第4版()
专栏:

见缝插针 绿化菜区
宝山县彭浦公社白遗桥大队,是上海市近郊的蔬菜区。他们按照《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只要是可能的,都要有计划地种起树来”的要求,充分利用“四旁”“十边”,栽种了白榆、苦楝等用材树三万五千株。这些树木,发挥了挡风防霜,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作用,促进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年,大队的蔬菜总产量十六万三千八百担,比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冬季修剪下来的树枝,解决了冬季三个月畜牧业用的燃料。
白遗桥大队平均每人只有五分四厘耕地,有些人感到植树造林不好办。有的说:“这里地少人多,没地方栽树。”有的说:“植树造林是山区的事,蔬菜地区无法绿化,种好蔬菜就得了。”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矛盾:种树的土地多和少,是相对的,菜区的确没有成块土地可以种树,但是村子密,河浜多,道路多,可以种树的“四旁”、“十边”却比一般地区多,只要有了为革命种树的思想,同样可以搞绿化。党支部发动大家反复学习讨论,把搞好绿化同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社员的觉悟。
思想认识问题解决了,大家植树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干部同社员一起进行实地规划,采取了“见缝插针”的办法:能种一行树的地方就种一行,能种一株的地方就种一株。仅在一九六八年春天,就种了一万五千株用材树。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