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狠抓路线教育 潮汕平原人民不断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0-20
第1版()
专栏: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狠抓路线教育
潮汕平原人民不断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对国家贡献越来越大
据新华社广州十九日电 广东省潮汕平原,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各级领导班子狠抓对干部、社员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不断破除骄傲自满和无所作为的思想,挖掘增产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在连续七年粮食亩产千斤的基础上,今年又战胜了严重的干旱和虫害,早造粮食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农、林、牧、副、渔五业全面发展。晚造粮食丰收在望。
在潮汕平原这样持续高产的地方,要不要学大寨?怎样学大寨?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潮汕平原人多地少,平均每人不足五分地。在粮食平均亩产超过千斤以后,有些干部和社员便产生了“亩产千斤了,无需学大寨”和“人多地太少,无法学大寨”等错误思想。汕头地区党组织推动各县、社领导班子进行整风,破除骄傲自满思想,同时组织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饶平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经验,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路线教育。
饶平县地少人多,自然条件在潮汕平原各县中是最差的,解放前粮食平均亩产四百斤左右。但是这个县的党组织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一九六四年他们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经过几个冬春的艰苦奋战,围海造田,开荒造田,扩大了耕地面积,又深翻改土,兴修水利,推广良种,实行科学种田,使水稻亩产提高到一千二百斤左右。饶平县各级干部在成绩面前,牢记毛主席关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带领群众继续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全县除粮食自给外,平均每年为国家提供二千八百多万斤商品粮,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饶平县的经验,使广大干部认识到,只要象大寨那样,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地少也可以不断挖掘出潜力。
通过推广饶平县的经验,潮汕平原各县学大寨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澄海县党委会和革委会在全县展开要不要学大寨和向大寨学什么的大讨论,引导干部和贫下中农回顾本县解放以来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提高路线斗争觉悟。解放后,这个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使大部分农田实现旱涝保收,一九五五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水稻千斤县。一九六○年以后,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全县粮食产量落在潮汕平原其他县的后面。一九六四年以后,虽然开展了学大寨运动,但由于没有明确学大寨必须首先抓根本,只学了一些表面,因此进展不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的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大大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和继续革命的自觉性,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新高潮,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亩产又连年超过千斤,多种经营也得到全面发展。事实教育了大家:什么时候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革命和生产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偏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革命和生产就受挫折,就停滞不前。
广大群众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掌握了毛主席的路线、方针、政策,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充分地发挥出来。平均每人不足五分地,能不能全面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食亩产超过千斤,还能不能夺取高产再高产?潮安县枫溪公社陈桥大队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回答。陈桥大队,平均每人四分多地,这里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教导,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在四分地上闹革命。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总结出一套在同一块耕地上同时套种两种或几种作物的先进经验,在水稻、番薯地里,套种大豆、玉米、黄麻、小麦、绿肥作物等,做到一年五熟六熟,一亩地顶三、四亩地用,使“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得到全面贯彻,土地的复种指数达到了百分之三百六十一。一九七○年粮食亩产达到一千六百一十二斤。现在,这个大队每年为国家提供五十四万斤商品粮,集体留储备粮六十多万斤,还提供一批甘蔗、花生、黄麻、大豆等农产品给国家。目前,整个潮汕平原的土地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二百四十一。勤劳智慧的潮汕人民,正在对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