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高原上的牧读小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1-11-01
第3版()
专栏:

高原上的牧读小学
在青海省杂多县扎青公社海拔五千米的莫云滩上,有一所贫下中牧民创建的牧读小学。几年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这所学校越办越好,深受广大贫下中牧民欢迎。
牧读小学在大队党支部和革委会的领导下,在贫下中牧民的直接管理下,遵循毛主席关于“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规的小学、中学,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的教导,采取了以下三种办学形式:
牧读班。招收十六岁以下的学龄儿童,“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他们不脱离劳动,既是学生,又是社员,“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办学形式因地制宜。冬闲在固定点上集中学,春夏秋大忙季节,把学校办到牧场,利用早晚和雨天进行学习。学生毕业后,一般都回大队参加生产劳动。
政治文化夜校。吸收学校附近不识字的青壮年社员入学,利用早晚时间,学习政治,学习文化。在学习制度上,以方便群众为原则。
识字组。以毕业回队的学生为“小先生”,在各作业点上组织不识字的社员学文化。学校经常对“小先生”进行业务指导。
几年来,已有一百八十一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四十人学会了写简单的读书心得和便条。学校还为大队培养了一批毛主席著作辅导员、赤脚医生、防疫员等。大队文化落后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贫苦牧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蒋马匪帮、牧主头人的反动统治和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使我们成了‘睁眼瞎’,今天,红太阳的光辉照亮了雪山、草原,我们成了文化的主人,多少年的愿望实现了。”
牧读小学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的沐浴下,不断地发展壮大,一代新人在茁壮地成长。
一九六七年冬天,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当时正值产羔季节,为了使集体的羊群安全转移,牧读小学的十五名学生和社员一道,参加了抗雪保畜的斗争。经过六天六夜的奋战,羊群终于安全地转移到了目的地。在抗雪保畜斗争中,有的同学冻裂了手脚,有的同学冻了耳朵,但他们都有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充满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仁措同学为了不使羊羔冻坏,每天晚上将三只刚产不久的羊羔搂在自己的怀里。后来他被选为大队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光荣地出席了县、州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青海杂多县革命委员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