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天山脚下,民族团结奏凯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1-02
第2版()
专栏:

天山脚下,民族团结奏凯歌
在我国西北边疆的新疆塔城专区乌苏县,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和锡伯等八个民族的人民。几年来,这个县的各族人民,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建设祖国的边疆,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九七○年全县粮食和棉花产量,分别比历史的最高年产量增加百分之十一和百分之八十九。一九七一年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和棉花仍然获得了好收成。一九七一年的牧业生产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各种牲畜头数比一九七○年增加一成多。
乌苏县各族人民在斗争中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这个县的东风公社东方红大队,原是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地方。解放前,这里的各族农牧民在地主、巴依的挑动下,常常发生争水的纠纷。解放后,特别是成立人民公社以来,各族社员在人民公社的大家庭里,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彼此互谦互让,合理安排用水,情况有了很大改变。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仍然没有能彻底解决干旱缺水的问题。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大队的各族社员,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加强革命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共同修建了一条长达三十四里的水泥干渠和一百六十多条毛渠,把天山雪水引下来,使全大队三万多亩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初步改变了干旱面貌。一九七一年全队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六七年增长了一倍多。
地处天山深处的奋斗公社反修大队,是个牧业队。这里的草场由于经常受旱,牧草生长差,产草量少,给发展牧业生产带来了很大困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大哈萨克族、蒙古族社员在大寨精神的鼓舞下,决心把干旱的自然草场改造成不怕旱的人工草场,改变靠天养畜的落后面貌。一九六七年初春,他们来到雪山脚下修渠引水。但是,由于人少劳力不足,他们从一九六七年开始到一九六九年上半年还没有把渠修成。邻近的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先锋大队和红旗大队的汉、维吾尔、回等民族社员知道以后,根据互助互利的原则,纷纷要求上山支援兄弟的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社员。一九六九年八月,这两个大队的一百多名汉、维吾尔和回族社员,高举红旗,敲锣打鼓地来到了水利工地,和哈萨克、蒙古族社员一道战斗。他们奋战三个月,修成了两条长达四十八里的水渠,把天山雪水引到了干旱的牧场上。当这些汉、维吾尔、回族社员临下山的时候,广大哈萨克和蒙古族社员心情无比激动地连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几年来,反修大队的贫下中牧建立了三千亩饲草、饲料基地,使五千多亩自然草场得到了灌溉,牧业生产连年增产。这个大队的牲畜总头数,在一九七○年增产的基础上,一九七一年又增长百分之二十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