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山村挂银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21
第4版()
专栏:

山村挂银幕
清晨,金色的阳光映红了巍巍的太行山。长年活跃在太行山区的赞皇县电影放映队员们,正在向海拔一千四百多米高的偏僻山庄——清泉村前进。傍晚,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小小山村的土坪上挂起银幕,全村社员都高高兴兴地搬着板凳来看电影。一位贫农亲切地对放映员说:“你们走这么远的山路,辛辛苦苦地把电影送到俺家门口,叫俺怎么不高兴呢?你们送来了党对贫下中农的关怀啊!”
放映员焦中荣、张贵明听着老贫农的话,回忆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情景。有一次,在孟府公社放映电影,离公社十多里山路的清泉村贫下中农听到这个消息,便派两名干部翻山越岭来请电影放映队也到自己村里去一趟,可是电影放映队竟然嫌这个村庄人少,怕赔钱,没有去。
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赞皇县电影放映队的队员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联系实际,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了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自觉性。他们重新安排了放映点,放映点由原来的二百零七个增加到了二百五十九个,不论是几百户人家的大村,还是二、三户的山庄,都尽可能地照顾到。
一次,放映队的几个同志从楼底公社出发,前往虎宅口公社的一个大队去放映电影,途中经过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山庄。这里群山环抱,远离大队,居住在这里的老贫农没有看过电影,放映队决定在这里放映一场。当时正是中午,放映员就在社员的屋子墙上挂起银幕,为全庄八口人放映了一场电影。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区,交通不便,住户分散,给电影放映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一次,电影放映队在一个大队放映完电影,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几天的长途跋涉,累得放映队员腰酸腿痛,他们很想休息两天。可是,他们想到还有许多地方的贫下中农正在渴望看革命样板戏的电影,就精神抖擞,浑身充满着力量。天刚黎明,他们就冒着凛冽的寒风,背着放映器材,向十里以外的枪板沟出发了。沿途,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越走越艰险。突然,厚厚的冰层出现在眼前。大家带着放映器材,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前进着,累得满头大汗,终于越过了八百米长的冰层路,来到了枪板沟。贫下中农纷纷赶来,象接待亲人一样,欢迎放映队的同志。队员们立即给全村放映了革命样板戏电影《红灯记》。社员们看了很高兴。他们表示,决心以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劈山开岭学大寨,为革命做出新贡献。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