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在国家支持和工业支援下 依靠集体经济力量 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 各地建成大批机井扩大农田灌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26
第3版()
专栏:

在国家支持和工业支援下 依靠集体经济力量 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
各地建成大批机井扩大农田灌溉
据新华社一九七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讯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国广大农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和群众的智慧,在国家支持下,积极开发利用地下水,大力进行机井建设,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取得显著成就。据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吉林、辽宁、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省、市统计,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一年新建的机井,相当于文化大革命前十多年机井建设总数的三倍。在今年春耕春种中,我国农村又有七万多眼新建、续建配套的机井投入农田灌溉,为夺取农业新丰收发挥着效益。
我国的机井,百分之八十分布在北方平原地区。河北、河南、山东三省,近几年来在大规模兴建防洪除涝工程的同时,新建机井四十多万眼,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四倍。利用机井灌溉的农田面积已占总灌溉面积的一半。井灌和其它增产措施相结合,使这个全国有名的缺粮地区实现了粮食自给,许多社队粮食亩产跨过了“黄河”、“长江”。我国南方广东、广西、浙江、云南等省、区,近几年来在充分利用地面水的同时,还利用地下暗河水、溶洞水等建成机井。浙江省去年遇到大旱,仅宁波地区就打机井近万眼,提取的地下水量等于建造一座一千五百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灌溉晚稻九万亩,在抗旱夺丰收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一些过去严重缺水的地区,如山西的神池县、内蒙古的锡盟草原、广东的雷州半岛等地的一些地区,由于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水,不仅满足了人畜饮水,而且发展了灌溉事业,促进了农业生产。
据水文地质部门的勘探,我国地下水分布很广。许多平原、盆地、河谷,都埋藏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陕西五省约有一半左右的耕地,可以利用地下水灌溉。地下水主要是地面水渗入地下形成的,地层中的孔隙和裂缝是它汇集、流动的场所。地下水较地上水稳定,一般水源较有保证。因此,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地下水,对于改变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和其它一些地面水缺乏的易旱地区的农业生产面貌有着重要意义。解放前,我国机井寥寥无几,除了大城市、工矿区和自来水厂有少数机井外,广大农村没有灌溉农田的机井。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广大农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在兴修水库、塘堰、闸坝等蓄水、引水工程的同时,先后掀起三次大规模的打井活动,建成了成千上万眼机井,对促进农业增产,巩固集体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广大干部、社员进一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在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路线”、“贪大求洋”等反革命的修正主义黑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又掀起了新的打井热潮。
在建设机井过程中,广大贫下中农、干部和技术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一些过去被认为是“贫水区”和“非宜井区”的地方,打出了机井。据调查,河北省地面水只能灌溉一部分耕地,大部分耕地得不到灌溉。过去,认为河北平原中部、东部咸水层厚,地质条件复杂,不易出水。文化大革命中,这里的群众在向干旱作斗争的过程中,在省水文地质队等有关部门配合下,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在这个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穿透咸水层,找出深层淡水,为打井灌田创造了条件。
各地认真总结群众中丰富的打井经验,使打井方法、打井机具都有不少革新和创造,打井效率不断提高。近年来,群众创造的“大锅锥”、“冲抓锥”、“小钻机”等先进的打井方法和打井机具,已在广大农村打井中推广使用。现在,电测的方法,即通过电表仪器测量地下水源、鉴别咸淡层的方法,也被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成井率。
我国农村机井的大批出现,也是我国工业大力支援农业的结果。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国家工业部门为农村打井提供的打井工具和提水设备,相当于一九六五年以前的一倍以上,使许多机井及时安装、配套投入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