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探明地下宝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01
第2版()
专栏:

为祖国探明地下宝藏
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安徽省冶金地质局于一九七○年秋末,组织了会战指挥部,在江淮平原上开展了找盐工作。他们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大破唯心论的先验论,以大庆工人为榜样,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采用地质、钻探、物探和水化学等方法,综合研究,反复实践,经过一年零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一个质量良好的大盐矿,结束了安徽不产盐的历史。
江淮平原的地表大部分被浮土覆盖,地层出露很少,甚至在几百平方公里内找不到一个露头。找盐究竟从那里着手呢?安徽省冶金地质局三二三地质队的地质战士查阅了前人的资料,认真开展地质调查,并发动群众协同找矿。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在一个盆地里分布着较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含石膏的红色地层,这种地层里可能有盐;又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一口自流咸水井。三二三地质队根据这种情况,决定在咸水井的附近钻探。当时天下着大雨,那里又没有公路,器材一时运不上来。怎么办?三二三地质队的同志们就学习王铁人在大庆会战时人拉肩扛的革命精神,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的道路,抬着柴油机、水泵、钻杆等设备,来到工地,开始钻探。但他们费了好大的力气,一连打了三个孔,却没有见到盐。
这是怎么回事呢?盐田会战指挥部负责人立即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学习大庆工人的事迹,发动群众总结经验,献计献策。有的同志说:“王铁人碰到困难就坚决克服,我们也要象他那样,坚决克服困难,找到盐矿!”有的同志说:“我们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更深入地调查研究,摸清地下情况。我们打的第二个孔打出了一颗黄豆大的小盐粒,这是个线索。在一定条件下,有小盐粒存在,就可能有盐粒集中成矿的地方。”盐田会战指挥部根据大家的意见,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他们收集了别省含盐盆地的地质资料,分析了前人在这个地区的调查资料,研究了十几条地层剖面和七百多条电测曲线,获得了许多科学数据。接着,他们又进一步对这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原来的几个钻孔都打在盆地的斜坡上,那里不具备成盐条件,而在盆地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封闭良好的小盆地,在远古时代湖水有可能在这里逐渐沉积,形成盐矿。参加会战的地质队物探分队的同志们把前人认为报废的五百二十五条电测曲线图拿来,一条一条地研究、分析,并且深入现场做了大量的电测试验,判定小盆地地下有盐。盐田会战指挥部立即决定在小盆地的中心打钻。钻机开动以后,守在钻机旁的地质人员随时观察、记录岩心的情况,每打五米就用水化学的方法测定一次。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当钻机打到三百九十七米深时,打出来了白花花的岩盐。这时,整个井场都沸腾起来了,地质队的同志们和当地的贫下中农个个欢欣鼓舞,高兴地说:“这是按照毛主席革命路线办事的结果,是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所取得的胜利。”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