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失败者成功之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6-02
第3版()
专栏:

失败者成功之母
解放军某部机械连,担任着某项工程的混凝土搅拌任务。过去,每天都要有一支一百五十多人组成的队伍,把一袋袋水泥从拌和站的一边搬到灰台上,然后倒入灰罐,掺入沙石,进行拌和。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人力占用多,而且施工效率低。
看到这种情况,指战员们心里可着急啦!技术员陈连生也为此操心。他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反复思考毛主席关于“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的教导,深深地感到,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反复实践,获得对事物本质的真正的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混凝土搅拌工作也一样,只有掌握了它的规律,才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他决心和战士一起搞技术革新。
他们组成了革新小组,坚持在实践中摸索采用机械输送水泥的办法。他们首先对水泥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形态进行分析:袋装水泥与空气接触面小,不易扩散;而散装的水泥同空气接触面广,容易扩散。于是,他们试验把袋装水泥拆散倒在一个预制的大铁斗内,使水泥向下流入大皮管,然后再装上一个鼓风机吹风,使水泥和空气混合,就可以使水泥不断地流入灰罐。
实践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试验中,矛盾出现了:水泥倒进罐里却不象自来水那样顺着管子流出,而是随着风从罐内排气口跑掉了。第一次试验失败了。
面对困难,大家并没有灰心泄气。他们懂得,“失败者成功之母”。人们在实践中失败了,但从失败中得到教训,为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们要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真正认识事物的规律,就必须坚持从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不能停留于一次二次的认识上。于是,他们又根据有些工厂煤粉输送器设备上的“风料分离器”的原理,仿制了一种“风料分离器”。这种分离器进口小、中间大,工作中能逐渐减小风的压力,从而使水泥顺利落下。可是试验了几次,效果仍然不好。大家对此又作了研究,认识到前几次虽然对水泥看了看,摸了摸,作了些调查,但只是感性认识,只看到水泥和煤粉的输送行程一样,没有看到水泥和煤粉颗粒不一样,二者的性质、形状不一样。显然,用输送煤粉的设备去处理水泥,就必然要在实践中碰壁。以后,他们参观了相同工作情况的许多厂矿,反复研究了兄弟单位的有关经验,把原来的“风料分离器”进行了改革,严格控制水泥的流速,使它顺利地输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去。一次、二次、三次……,就这样,他们反复实践了十多次,一个水泥气化装置——“风动水泥输送器”终于诞生了。
今天的拌和站,机器隆隆,马达轰鸣。水泥就象水泵抽水一样源源不断地进入灰罐,然后通过磅秤,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砂石混合,由皮带机输送到拌和机搅拌成混凝土。整个工序,有条不紊,生产效能很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