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阅读
  • 0回复

莫干山下“龙江”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9-01
第3版()
专栏:

莫干山下“龙江”水
久晴少雨,旱情扩大,严重威胁着山区抢种晚稻。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公社的广大干部和社员,在“龙江”精神鼓舞下,团结抗旱,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颂歌。
在下元山岗上,五星大队第七生产队,在早稻割倒后,由于无水不能栽插晚稻。干部和社员胸口上都象压着一块石头。
生产队长郑仁元想,能不能请二、三队支援一下,从他们筑的水坝里借一点水呢?可是天这样旱,二、三队也急需灌溉,再说从三队抽水,要经过二队已种好的一块秧田,这怎么行!
这时,三队队长洪渭青也在考虑七队插秧缺水的困难。他和自己队里社员商量,准备送水支援七队抢种。大家说:手心手背都是贫下中农的肉,这队那队都是人民公社的田,学习“龙江”嘛!二队队长李雪夫正好赶来商量支援七队抗旱问题,听了三队的发言后,表示坚决支持。他说:“冲走一亩田的肥水,算得啥?七队的田种不下,才是个大问题啊!”就这样,三队主动把自己水坝里的水抽上来,经过二队的肥田,又经过用人工、水车、荡桶,翻了两道,流到了七队这五亩半田里,使他们及时插上了晚稻秧。
二、三队这种舍己为人的风格,推动了整个大队的团结抗旱抢种的战斗。三队支援七队后,自己有了困难,二队就主动把自己的水坝让给三队打了五亩二分的秧田水,而七队又把自己另一条水坝,让给了六队使用。滴滴的溪水,凝结着贫下中农深厚的阶级情谊。
乌定桥旁边,有一个新桥坝,是燎原大队中五、中六两个生产队筑的,这两个队有一百来亩稻田,今年晚稻插秧就要靠这一塘水了。看水员日夜巡视在田畈,不使一滴水白白流掉!就在这乌定桥上边,干家村等五个生产队,有块四十余亩山冲田急待插秧,大队为他们借来马达,准备抗旱抢种,可是从那里去打水?
中五、中六两个队的干部,看到这个情景,心想:时间就是粮食。虽然自己队晚稻插秧也要水,但还能推迟几天,这些山冲田,却是“火烧眉毛”,急待插秧。于是,他们毅然开坝放水,用机器一连抽了四天四夜,碧清的溪水,顺渠而上,流进干家村等五个生产队的四十亩“靠天田”。贫下中农眼望着插下的秧苗,心情无比感慨。都说,旧社会碰着这样的年景,肯定地白田硬了。记得一九三四年遇到大旱,溪坑晒白,田畈裂缝,地主、富农、国民党反动派勾结在一起,霸占水源,把庾村仅有的一个吃水潭——野猫潭封起来,强迫老百姓出钱买水,压榨贫下中农,多少人卖儿卖女骨肉离散。如今,靠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有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中五、中六队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真是贫下中农心连心。
高峰水库灌溉着高峰大队的绝大部分水田。只有不属于灌溉范围的第六生产队有一百四十多亩田和立新大队第一、第二生产队的二十多亩田,严重缺水。
深夜,山风阵阵。高峰大队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大队党支部正在聚精会神讨论这个问题。高峰水库蓄水量已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灌区已经感到用水紧张,有什么办法能够支援非灌区呢?他们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认真分析水库现状,建立了灌区抗旱领导小组,灌区用水实行统一领导,分水到队,依靠群众,节约用水。在整个灌区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这样有力的措施后,使这个水库节约出三万方水支援了非灌区,使高峰六队和立新一、二队一百多亩稻田解除了干旱。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