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赵康公社积极利用地下水源,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把打井作为办水利的主要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1
第1版()
专栏:

  赵康公社积极利用地下水源,改善农田灌溉条件
把打井作为办水利的主要项目
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公社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挖掘地下水源,积极修建机井,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促进农业丰收。一九七○年以来,全公社打机井二百零一眼,加上修复的旧井,现在共有水井三百五十四眼,全公社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一万多亩增加到二万六千亩,每人平均有一亩半水浇地。今年,在持续四个月的严重干旱情况下,机井的水源源灌溉农田,使全公社粮食亩产达到四百七十二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七点五。
赵康公社地势比较平坦,地下水位较高。但是,过去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这个公社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缓慢,全公社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土地长期得不到灌溉,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定。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公社党委决心认真加强全公社的水利建设。
怎样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公社党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这个公社的晋城大队,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三个冬春中打井十二眼,发展水浇地一千一百亩,粮食产量迅速增长。公社党委感到,这种做法有很多好处:成本低,受益快,大队能办,生产队也能办。于是,他们决定把打井作为办水利的主要项目。从一九七○年冬天起,全公社掀起了建设机井的高潮。
一九七○年冬天,这个公社打井近百眼,但是,去年雨雪较多,许多人产生了麻痹思想,不少大队和生产队减少了打井人员,放慢了工程进度。针对这种情况,公社党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并以北柴大队在水利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大家进行教育。北柴大队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抓了水利建设,打井二十眼,水浇地面积发展到一千一百亩,粮食总产量由七十六万六千斤增加到一百零七万六千斤。后来下了雨,他们松了劲,放松了水利建设,两年时间水浇地面积就减少到六百亩。一九六○年遇到大旱,临阵磨枪,无济于事,粮食总产量下降到五十多万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北柴大队的贫下中农汲取了教训,坚持长期办水利,又打新井二十五眼,扩大水浇地面积一千五百亩,粮食总产量上升到一百六十七万多斤。这个大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懈地办水利,才能取得农业生产的主动权。从此,这个公社的各个大队普遍建立了打井专业队,采用群众运动和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农闲多搞,农忙少搞,常年不断。不到两年时间,全公社就增加水浇地一万六千亩。
赵康公社在打机井的同时,大力抓好机、井配套。他们的做法是打井与机械配套并重,打井与平田整地并重,坚持边打井,边安装机具,边整地,不断提高土地园田化的标准,使机井充分发挥了效益。
这个公社积极打新井,同时十分注意维修旧井。近两年中,这个公社修复了四十眼旧井,在抗旱中发挥了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