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1-03
第3版()
专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满怀深情救亲人
去年十月十九日,解放军某部战士张楚富、苑计军执行任务来到河南省西峡县高磨岭,不幸从悬崖上掉入深谷,受了重伤。
军马河公社医生赵万荣等四位同志闻讯后,提起急救包,就乘车向高磨岭飞驰。
在这同一时间里,贫下中农和公社干部从四面八方奔向现场,探望亲人。
这两个战士伤情严重,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可是从崖底到公路有九十多米高,全是荆棘丛生的八十多度陡坡。军马河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侯廷发立即背起伤员往山上爬。
山高坡陡,每前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基干民兵张树山在前面一手揪着乱草,一手拉着侯廷发。基干民兵曹衍国在后面托着伤员的身体,坚强地向上攀登,终于把亲人送上了公路。接着,另一个伤员也被人们送到了山上。为了减少伤员的痛苦,司机把车子开得既快又稳。
公社党委和医院领导一面组织抢救,一面向各地求援。
伤员流血过多,需要马上输血。顿时,赶来工人、贫下中农、干部和学生三百多人,聚集在医院门口,要求献血。这个说:“我献!”那个说:“我先献!”
县里领导同志和部队首长率领着抢救小组赶来了;南阳地委负责同志带领抢救小组赶来了;解放军某医院、黄施奄林场医院、米坪公社医院、南阳地区巡回医疗队的医务人员都赶来了。他们带来了上级党委和各地人民群众对解放军战士的亲切关怀和问候。
医务人员在联合抢救小组的指挥下,紧张细心地进行抢救,领导同志昼夜守护在病房。
经过两昼夜的抢救,两名伤员从昏迷中醒了过来,这时,武汉部队、中共河南省委和省革委会派来直升飞机,又把伤员送到郑州抢救治疗。
在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下,在郑州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两位战士的伤情迅速好转。现在,张楚富已经出院,回到部队,苑计军也基本痊愈,即将重返战斗岗位。
这个消息传到这两位战士所在部队,广大指战员深受教育和鼓舞,大家决心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苦练杀敌本领,为人民立新功。
高黎贡山下拥军爱民歌
常年驻守在云南省边防前哨——泸水县片古岗地区的解放军某部指战员,和当地各族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结下了鱼水深情。
位于高黎贡山西麓的片古岗地区,气候瞬息万变。一天,各族社员正在田里紧张地收割庄稼时,突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滚滚山洪顺着高黎贡山迅猛直下,把岗房大队的一道木桥冲毁了,给当地群众过河生产、放牧和运输带来了困难。
这件事被当地驻军某部指战员知道了。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决定立即抢修木桥。架桥没有木料,边防战士就冒着大雨,踏着泥泞陡峭的山路,攀登上高黎贡山,到深山老林里砍运木料。施工时,他们不畏猛涨的河水,争先恐后地跳进激流,与洪水搏斗,把一根根又粗又重的木料架到桥墩上,终于把桥修好了。
军爱民,民拥军,边疆各族人民热爱子弟兵。有一次,边防部队接到命令去执行任务,哨所留下的人员很少。他们种在高山上的一片玉米已经成熟了,但顾不上去收。这里鸟兽经常出没,如不及时抢收,庄稼就会被鸟兽毁坏。岗房生产队的干部社员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帮助部队把玉米收了回来,并且不辞辛苦地背送到部队驻地。部队指战员十分感动,他们表示要更加虚心地向人民群众学习,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贡献力量。
桶桶清水情意深
大雪填满了沟谷,覆盖了山路。清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山顶上,解放军某部三连指战员们早早起了床,打扫积雪,清理通往山下的小道,准备下山担水。同志们正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看见一群人挑着水桶,向山上走来。大家很快地辨认出这是三道沟蒙古族贫下中农给部队送水来了。战士们看到这一情景,十分激动,一个个飞速地迎上前去,接过了担子。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天早上,三道沟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凌勇推开门一看,白雪茫茫。他想:日夜坚守岗位的战士们,吃水还得下山挑,眼下大雪封山,下山挑水更加困难,应该发动民兵给亲人送水。想到这里,他就找民兵们商量,正好民兵们也在议论这件事。全村男女老少都争先恐后要为亲人送水。五十多岁的白科大爷,不顾大家劝阻,也要争着担水桶,他说:“解放军常年累月守卫边疆,支援咱们搞生产,眼下他们遇到困难,我在家能坐得住吗?”就这样,一支由三十多人组成的运水队伍很快出了山村。
从村子到三连驻地,足有四、五里地远,途中还得过一道深谷,爬一个陡坡。支部书记凌勇和另外两个民兵冒着危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前面,在雪中探路,踩出一条小道,运水队伍紧紧跟在后面。前进到陡坡下,道路更滑。他们分成小组,前面一个人拉,后面一个人推,把水一担一担地送上了山。
三连干部战士看到贫下中农风雪中送来的拥军水,一股暖流涌心头。他们决心更加紧握手中钢枪,为祖国为人民守好边疆。(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