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阅读
  • 0回复

从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中共河北抚宁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治山治水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1
第4版()
专栏:

从群众的迫切要求出发
——中共河北抚宁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治山治水的事迹
千里冰封的隆冬季节,河北省抚宁县到处热气腾腾。北部山区,整梯田,截潜流,筑塘坝,修小水库,掘大口井;滨临渤海的南部平原,打机井,挖池塘,筑堤拦河,改土造田。
抚宁县委从多年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治山治水这样改天换地的大事,只有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有所成就。新县委建立以来,认真落实政策,有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社员生活,几年光景,使抚宁的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提高了抗灾能力,全县农业生产连年丰收:一九七○年、一九七一年粮食产量连续跨过“黄河”,一九七二年虽然遭到大旱和其他自然灾害,粮食亩产量仍然超过《纲要》。
质量和数量
一九七○年,抚宁新县委建立后,决心带领全县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县委领导成员扛起大镐带头实干,鼓舞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两个冬春,全县修成水平梯田三十万亩,相当于历年所修梯田总和的十倍。
为了使治山治水的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去年秋收季节,县委领导成员纷纷到社、队去调查研究。他们高兴地看到:全县三十万亩水平梯田,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在一九七二年的抗旱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地方,群众治山的心情急切,治完一个山头又移到另一个山头,而没有同时狠抓水利,梯田只能抵御小旱,不能抗大旱;有的水平梯田不够“水平”,质量不高,虽然有水“保驾”,但是不能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县委多数同志主张,在今后的治山治水中要强调质量,搞综合治理。这样,新修梯田的数量就要少于往年。少数同志担心:这样要求,会不会束缚群众的手脚,挫伤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
为了统一认识,县委选择后白塔大队作了典型分析。这个大队党支部决心带领群众改变山区面貌,但是急于求成,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因而在治山改土中忽视了质量,有的地方翻上来“生茬板”,结果反而减产,影响了群众的积极性。以后抓一抓,修一点,到一九六九年才修成九十亩梯田。这个大队党支部总结了经验教训,以后修梯田注重工程实效,一边修梯田,一边拉土垫地改良土壤,同时抓好治水。在去年遇到大旱的情况下,这个大队仍比一九七一年增产八万斤粮食。这样,群众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很高。
抚宁县委从后白塔大队的前后变化中,深刻认识到:必须重视质量,讲求实效,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加快农田基本建设的步伐。于是,县委一方面举办农田基本建设技术员学习班,加强对治山治水工程的技术指导;一方面发动群众,明确主攻方向,大搞综合治理,狠抓配套,以便完成一项工程就有一项发挥效益。
县委的作法反映了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群众治山治水的热情更加高涨。去年十月到年底,全县新修和复修水平梯田九万亩,平整土地十万亩,兴办小型水利工程一千三百多项,不仅质量高,完成的土石方数量也超过了往年。
小工程和大工程
抚宁县委从实践中体会到,众人捧柴火焰高。在治山治水中,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还必须正确处理“大工程”和“小工程”的关系。
一九五九年,抚宁县由国家投资,建成了蓄水一亿多方的洋河水库,灌溉十多万亩土地,六万亩盐碱地改造成了水稻田。有了这个大水库后,有些干部对小的水利建设就看不上眼了,觉得“小工程”解决不了“大问题”,只想抓大的,不想抓小的。抓一些大的骨干工程是必要的,但是只抓大工程,由于开支大,见效慢,受益地区感到负担重,不受益地区觉得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一度影响了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一九六八年大旱,洋河水库里有水,占全县总面积百分之七十的丘陵山地却用不上,就连离水库不远的白家堡子大队也眼巴巴地看着水库里的水干着急。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吃够了缺水的苦头,在党支部领导下,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凿泉引水,修小水库,打大口井。一九七一年粮食亩产量由一九六八年的二百多斤上升到五百二十多斤。广大贫下中农都很高兴。
抚宁县委总结了白家堡子大队的经验,认识到: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少,见效快,容易搞,符合群众的要求。村村队队都搞“小工程”,合起来就是“大工程”,就能解决“大问题”。
从此,他们大、中、小工程并举,以小型为主,打开了水利建设的新局面。两年多来,小工程遍布全县各地:在北部山区,建成了一百四十多座小水库和小塘坝,一千六百多眼大口井,四百多处引水上山工程;在南部平原,兴修起两千多眼机井,六十九座人造湖,五百多处扬水点,四十三座扬水站。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工程”同洋河水库互相配合,使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四十多万亩,基本上实现了一人一亩水浇地。
“小事”和“大业”
抚宁县委在治山治水的斗争中,十分注意保护群众的积极性。群众的干劲越大,他们越是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生活问题列入县委重要议程。
抚宁县委发现,社员在冬天治山治水,同准备过冬烧柴在时间上有矛盾;搞农田水利建设需要集中资金,搞不好会影响社员当年分配。如果这些矛盾不解决,社员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县委派出工作组,同基层干部一道逐户检查社员生活安排情况,解决烧柴和副业问题。这样一来,在一段时间里,治山治水的劳力相对地减少了。有人说,县委抓了生活“小事”,误了改天换地的“大业”,偏了方向。
方向偏不偏,得靠实践检验。马家峪公社马庄大队是个穷队,人穷干劲大,一个冬春就修成大寨田三百多亩。为了把水引上山,他们压缩一切开支,筹措资金,加上国家贷款,买进八百多米管子。可是,还缺购买机、泵等的资金。他们不愿意老是向国家伸手,只好把管子搁起来,水利建设一度受到影响。县委发现这事以后,派出工作组,帮助这个大队充实和兴办油坊、缝纫、培植中药材等八种副业。一年中收入四万元,不仅增加了社员的收入,还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资金。他们还清贷款后,又打了三眼机井,购买了电动机、柴油机,搞起两处引水上山工程。去年,他们获得了亩产粮食五百六十斤的好收成。
事实使大家看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小事”并不小,它紧密联系着治山治水的“大业”。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关心群众生活这项工作,抚宁县委越作越扎实。他们组织社员打柴,还积极扩建小煤窑,在边远山区增设售煤点,大大方便了山区的社员群众。县委又根据抚宁资源丰富的特点,全面规划,加强对副业生产的领导。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队都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副业生产。去年副业产值达一千多万元。既增加了社员收入,又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