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我们解决了造林中的一些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2
第4版()
专栏:

我们解决了造林中的一些矛盾
云南省腾冲县民振大队长坡林场
我们林场的二十名社员,都是从各个生产队调来的。说起造林,都是门外汉。开始我们想,造林和种庄稼差不多,种子撒下去,勤管勤照料,自然会出苗成林。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最初,我们在山上试验种秋木,几次都失败了。撒了三两杉木籽,一株也没有长出来。后来直播的果松,也被草坝鸡、黄老鼠扒出来吃了。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在一旁说,你们这样搞绿化,白把种子、功夫浪费掉。问题究竟出在那里?
毛主席说:“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植树造林与种庄稼的规律是不同的。照搬种庄稼的经验来植树造林,就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就要失败。种庄稼的经验,我们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植树造林的经验,我们也一定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使我们端正了认识,增强了信心,终于一个一个地攻克了秋木上山、果松造林和杉木育苗三道难关。
秋木是一种珍贵的特用材,国家建设十分需要。多年来的老经验认为,秋木只能种在房前屋后、村寨附近,究竟能不能上山?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结论。我们进行了试验,最初几次都失败了,多数秋木长不起来,即使长起来的,也是叶黄枝小。失败以后,我们没有灰心。大家想,为什么秋木在房前屋后、村寨旁边能够茁壮成长,而在山上就失去生命力呢?为了找寻问题的症结,我们从山上回到村寨旁边,一棵一棵地观察秋木的生长情况,发现:房前屋后、村寨旁边土地肥沃,土质松软,水分充足。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秋木在山上也一定能够长起来。我们根据观察、对比的结果,回到山上,选取了土质较好、保水性较强的地块和凹地进行种植,并采取勤施有机肥、勤浇水、勤松土等管理措施,秋木终于茁壮地成长起来了,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以后我们就坚持年年育苗,年年造林。最初栽的秋木已高达十几米,直径二十多厘米,可以做柱料和电杆木了。
经过摸索,我们把果松直播造林,改为育苗移栽,有效地防止了鸟兽灾害,成活率也达到百分之九十。过去,在杉木育苗上,由于盖土过厚,水分太多,结果造成土地板结,种子霉烂,出苗率很低。总结这些教训后,我们注意了盖土不宜过厚,并盖上草帘,防止雨淋,终于使杉木育苗获得成功。
我们造林的长坡山,海拔二千米以上,山大草青,是一片天然的牧场,过去附近公社的牛马群经常在山上放牧,我们大队的牧群也常来山上。要造林,又要放牧,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开始,为了解决林牧矛盾,我们在树苗栽下去以后,就实行封山,牲畜践踏林木的现象基本杜绝了。这样一来,我们以为矛盾解决了,其实并没有解决。
毛主席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由于山大岭长,我们几个人成天在山上勤锄,仍然赶不上草的生长,结果杂草越长越旺。这就带来了几个不利:一是不利于树苗生长,已经栽下去的树苗被捂在草丛里,有的幼树被苦果藤、无根藤缠住,遮住阳光,有的树干还生了虫。二是不利于雨季造林,而雨天又是造林的大好季节。由于雨多草深,给植树造林带来了一定困难,每天栽树回来,浑身上下,衣服全部湿透。三是不利于森林防火,特别是干冬季节,枝枯草黄,容易引起火灾。这三个不利,成了植树造林的障碍,它也说明我们原来对封山育林的认识还不全面。这些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有一年夏季,一匹牲口乘放牧员不注意,闯进了秋木幼苗区。由于草深叶嫩,这个牲口只顾吃草,不去吃秋木树叶。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后来,我们又继续观察牲畜吃草的情况,发现了各种林区牲畜吃草的特点。例如,秋木幼林区春季发叶时,叶嫩,而四周的草也小,这时如果牲畜进来,就会把秋木叶吃掉;到了夏季,秋木长大了,但野草比秋木长得快、长得高,草也鲜嫩,牲畜只顾吃草,不吃秋木叶;秋季草老,秋木叶相对地比较嫩,牲畜上山会吃秋木叶;冬季草渐渐枯黄,但还有一部分冬季生长的杂草,而秋木已落叶,牲畜只能吃草。掌握了这些特点以后,我们就与附近社队的放牧员协商,规定春秋两季不准到秋木幼林区放牧,夏冬两季开山放牧。这样一来,就有效地解决了林牧矛盾,化三弊为三利:一利于树苗成长,杂草减少,阳光充足,牲畜的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二利于植树,正好是栽树季节,牛把草吃了和踩了以后便于我们栽树;三利于防火,冬季容易发生火灾,恰好在这个时候,牲畜又把草啃一遍,便于防火,好断火路。这就变林牧矛盾为林牧互相促进。由于保证有足够的牧场,全大队畜牧业发展很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