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坚持进行路线教育 正确处理粮棉关系 新乡县连年夺得粮棉双高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03
第1版()
专栏:

坚持进行路线教育 正确处理粮棉关系新乡县连年夺得粮棉双高产
本报讯 河南省新乡县坚持进行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农民为革命种田的觉悟,正确处理粮棉关系,连年夺得粮棉双高产。
新乡是个老棉区,解放前,粮棉产量很低,粮食亩产百斤上下,棉花亩产二十斤左右。解放后,由于实现了农业集体化,产量有了提高;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广大干部和群众为革命种田的觉悟不断提高,积极改变生产条件,连年夺得了粮棉双高产。一九六九年粮棉亩产量都超过《纲要》规定的指标,粮食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棉花一百一十六斤。一九七○年以来,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三十斤以上,粮食亩产超过了五百斤,跨过了“黄河”。一九七二年,在旱、涝、低温等严重自然灾害袭击下,粮食亩产仍达到六百多斤,皮棉亩产一百二十斤以上。随着粮棉产量的不断提高,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多,集体经济更加巩固壮大,社员生活逐步改善。一九六九年以来,这个只有二十八万多人口的县,共向国家交售粮食五千八百多万斤,皮棉五千七百多万斤。全县各社队现有储备粮一千多万斤。
新乡县在正确处理粮棉关系、夺取粮棉双高产过程中,经历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过去,在刘少奇一伙鼓吹的“金钱挂帅”、“单一经营”影响下,新乡县曾出现“重棉轻粮”的倾向,不适当地扩大棉田。干了三年,棉花亩产只增加八斤,粮食亩产却减少了五十多斤,每年要吃国家统销粮一千多万斤。后来在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刘少奇一伙又大刮“三自一包”、“四大自由”黑风,破坏国家计划,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煽动群众大砍棉田。结果造成粮棉双减产。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县的粮棉低产局面没有彻底改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的干部和群众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克服了领导思想上的片面性。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因地制宜,确定了粮棉的种植比例,决心争取粮棉双高产,向国家多作贡献。但是,当时也有些人把粮棉生产对立起来,认为地就那么多,又要多打粮,又要多收棉,办不到!
到底能不能实现粮棉双高产,多贡献?县委从七里营公社刘庄大队的调查中,得到很大启发。这个大队在一九六五年还吃国家统销粮。当时党支部提出,粮要自给,棉要增产。有人却认为,要想不吃国家粮,就得减少棉田。党支部狠抓了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农民为革命种田的觉悟,坚持粮棉并举。他们大鼓革命干劲,大搞科学种田,妥善解决粮棉争地、争工、争肥等矛盾,实现了粮棉双高产。一九六九年,刘庄的千亩棉田亩产皮棉一百九十多斤,八百亩粮田亩产一千二百多斤,不但不再吃国家统销粮,还向国家交售粮食十二万五千斤。打这以后,刘庄年年粮棉双高产。
刘庄大队夺取粮棉双高产的经验,使县委认识到:粮、棉生产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互相促进的一面。粮食上去了,口粮、饲料得到解决,就保证了棉花生产的发展;棉花上去了,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饼肥,又能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只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正确处理粮棉关系,在保证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能实现粮棉双高产。
县委推广了刘庄大队的经验,几年来,各社、队鼓革命干劲,在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认真抓好棉花生产,全县粮、棉产量大幅度增长,粮棉双高产的队成批涌现。
新乡县在狠抓路线教育,争取粮棉双高产的过程中,针对粮棉争地、争肥、争工等矛盾,发动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努力改变生产条件,促使矛盾转化,促进粮棉增产。
新乡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全县四十九万亩土地,盐碱沙荒低洼易涝地占三分之二。要夺取粮棉双高产,没有那么多好地怎么办?贫下中农坚定地说:“我们向大寨学习,好地不多动手造,要向盐碱、沙荒要粮棉。”全县掀起了深翻平整、除涝治碱,粘土掺沙,沙土淤灌的农田基本建设群众运动。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县深翻平整土地三十多万亩,改良盐碱地十三万亩,掺客土改良土壤三万多亩,初步改善了土壤情况。洪门公社过去是有名的老盐碱窝,全社五万亩土地,盐碱地就占四万五千亩。他们通过实践,探索到“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自然规律,总结出一套综合治理盐碱办法。在公社党委的带领下,每年出动上万名劳动力,苦干了三个冬春,开挖排灌渠道一千五百多条,搬掉盐碱堌堆一万五千多个,改造盐碱地三万五千多亩,盐碱滩终于变成了粮棉仓。一九七二年,全社粮食亩产达到五百九十斤,皮棉亩产一百三十多斤。七里营公社戚庄大队,大部分土地都是不易耕作的粘土地,粮棉产量一直很低,他们发扬大寨精神,利用腾茬季节,男女老少齐出动,担挑抬背,运沙改土,硬是把一百六十多亩“干了硬,湿了泞,不干不湿弄不动”的老胶板地,普遍掺了八寸到一尺的沙土,变成了耐旱耐涝的高产田,连续四年夺得粮过千斤,棉超双百的高产。
为了解决粮棉争肥的矛盾,全县广大干部、社员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大抓肥料。他们大力发展养猪和大牲畜事业,采取秸秆还田,压绿肥,挖污泥等措施,县里还办起了化肥厂和磷肥厂。几年来,农田施肥量大大增加。
他们坚持“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一方面扩大引黄灌溉面积,一方面大打机井。几年来,全县先后打机井二千八百多眼,建电灌站一百零七处,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变成了水浇地,部分土地达到井河双保险,旱涝保丰收,每人平均有一亩半旱涝保收田。七里营公社经过几年来水利建设,全部土地只需要七天就可以普浇一水。
随着土壤的改良,水肥等条件的变化,粮棉产量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高产再高产呢?这时,有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低产变高产容易,高产再高产困难。产量不低了,今后能保住掉不下来就不错啦!”针对这种思想,县委一面进行路线教育,提高人们继续革命的觉悟;一面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先进社、队科学种田的经验,培训技术队伍,发动干部和社员一起种试验田。通过实践,他们终于摸索出一套粮棉高产再高产的经验。
去年新乡县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前半年滴雨未下,后半年雨涝成灾。县委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打抗旱、排涝的人民战争,出现了许多动人事迹。七里营公社平地积水一尺多深。全公社每天出动三万多人,昼夜不停挖沟排涝,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奋斗,保住了九万亩粮棉。不久,这个公社又遭到冰雹袭击,几千亩棉花、玉米被砸得几乎成了光秆。广大干部和群众,没有向雹灾低头,他们中耕施肥,提高地温,打老枝,憋新杈,加强管理,终于使两千多亩棉花获得了好收成。
新乡县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决心继续鼓足干劲,艰苦奋斗,夺取粮棉更好收成,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