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把文化送给农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2-26
第4版()
专栏:

把文化送给农民
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十二连指战员发扬我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的光荣传统,在执行铁路修建任务的同时,积极为驻地贫下中农办夜校。近六年来,他们先后在四处修路工地办了七所夜校,参加夜校学习的贫下中农达二百一十多人。
一九六七年初,十二连从乌蒙山区来到金沙江边执行修路任务。有三十多户彝族人民居住在群山里。旧社会,彝族人民受着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司头人的残酷压迫,谈不上入学读书。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发展,但旧社会出生的贫下中农社员很少有人识字。十二连指战员决心帮助彝族人民摆脱不识字的痛苦。共产党员李其权、王国华主动担任了义务教员。他们翻山越岭到家家户户进行动员。后来,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在彝族人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山腰上,办起了夜校。从连队驻地到这里,除了下山上坡,还隔着天险——金沙江。他们每天吃过晚饭后,就乘坐小船渡过金沙江去帮助社员学习文化。彝族人民听不懂普通话,他俩就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语言;有的社员年纪大,看书本上的字眼花,他俩就用墨笔把小字抄成方方正正的大字贴起来教;有的社员写字手抖,他俩就手把手的教大家写。就这样,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是酷暑盛夏,还是风雨严寒,他们都坚持教学不间断,使四十多名彝族社员群众摆脱了一字不识的痛苦,大多数都能看报,能读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
一九六九年底,十二连到了某地洲河岸边。他们一到这里,党支部就派出干部战士主动与当地河市公社九大队联系,开办了文化夜校。不久,连队掀起了学习毛主席哲学著作的热潮,他们又派出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共产党员杨通国、曹本立带着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爬山涉水帮助附近三个大队办起了三所“学哲学夜校”。在教学中,他们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认真向贫下中农请教。曹本立给河市公社七大队的社员群众讲“实践第一”的观点时,开始,贫下中农弄不懂,小曹就一边教学,一边参加贫下中农的劳动,调查贫下中农在生产斗争中取得的先进经验。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通过反复试验,把单季水稻改为了双季水稻,使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他联系这件事给社员讲“实践第一”的观点,既好懂,又好记。贫下中农说:“毛主席的话说得就是透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杨通国和曹本立不仅每天翻山越岭去讲课,有的社员缺了课他们还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及时上门补课。有一次,新隆大队有两个社员因事晚上没赶来,他们便利用休息时间跑到他们家里补课。
几年来,十二连做到了到那里执行施工任务,就把文化夜校办到那里。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他们是“铁路建设的突击队,深山文化的播种人”。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解放军某部炮兵分队来到凉山某地,和彝族人民一起歌唱伟大领袖毛主席。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