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公社里的维吾尔族女书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3-30
第3版()
专栏:

公社里的维吾尔族女书记
最近,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的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上,一位英姿飒爽的维吾尔族妇女,登上大会讲台,讲了自己所在的公社,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到一千多名各族代表的热情称赞。她,就是新疆叶城县依提木孔木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阿依奴拉阿皮孜。
人民的好勤务员
解放以后,阿依奴拉阿皮孜和千万个维吾尔族劳动妇女一样翻了身,得到了民族平等和男女平等的权利,她笑逐颜开地走进了学校大门,过上了梦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阿依奴拉阿皮孜有了文化,懂得了革命的道理,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各项政治运动,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她怀着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一九六一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掀起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妖风也吹到依提木孔木。当时三大队第一生产队有人把夏收后的麦茬地,交给社员自由种菜,谁种谁收。大队党支部委员阿依奴拉阿皮孜觉得这样做不对。她挺身而出,到田里把自由种菜的农民动员回来,给他们讲解毛主席关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教导,组织和带领各族男女社员,在夏收后的麦地里为集体复种上玉米。经过艰苦努力,第一生产队复播的六十八亩玉米,每亩单产六百六十三斤,使这个队第一次创造复播高产成绩,有力地巩固了农村的社会主义阵地。当年,中共叶城县委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阿依奴拉阿皮孜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就通读了《毛泽东选集》维文版四卷,现在,又认真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她的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当干部以来,遇到刮风下雨,总要到田里看看庄稼,走进村里看看群众。谁家有困难,谁家有病人,谁家短缺什么,她都一一记在心上,帮助解决。十六大队贫农老大娘吐尼沙依明,是个没有儿女的五保户。阿依奴拉阿皮孜十七年来经常帮助她担水、做饭、洗衣、洗头,打扫卫生,料理家务,老大娘把她看作自己的亲闺女,群众赞扬她是人民的好勤务员。
维护革命团结的模范
依提木孔木是维吾尔、乌孜别克、回、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阿依奴拉阿皮孜把增强各族干部和群众的革命团结,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这个公社原来有一位汉族领导干部,在文化大革命前执行过错误路线。有些人不同意他继续担任领导工作。阿依奴拉阿皮孜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同志,指出这位汉族干部在建设边疆中作出了贡献,有错误改了就好。这位汉族领导干部在她和群众的支持下,很快就站出来工作,当他调到另一个公社当领导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阿依奴拉阿皮孜在公社党委内带头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的长处。去年,有位汉族干部调到这个公社担任党委副书记,她学习上有难题,就虚心去请教;工作上有问题,主动找他商量,使这位汉族干部深受感动,积极支持她的工作,尊重她的领导。由于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带动了党委“一班人”的团结。
在工作中,阿依奴拉阿皮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其他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好经验。平时,她走到那里,就把增强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到那里。不论下乡或到地里劳动,总要访问兄弟民族社员,问寒问暖,发现有什么困难,就设法解决。在她的带动和影响下,各族社员和睦相处,团结战斗。一户有困难,百家来支援;一人做好事,大家来学习。过去,这个公社对发挥妇女的作用重视不够,妇女干部比较少。阿依奴拉阿皮孜担任公社党委书记以来,同各族干部一道认真做好妇女工作,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政治上同样信任,生活上同等关心,劳动中同工同酬,并且积极举办妇女的社会福利事业。现在,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都有妇女担任领导工作,共青团员中间妇女占百分之三十九,还培养出了一批女“赤脚医生”和女教师,使各族妇女在各项事业中起了“半边天”的作用。
学大寨的带头人
解放前,依提木孔木经常是:“春天无雨难播种,夏天骄阳似火烧,十年就有九年旱,庄稼有种没有收。”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以来,阿依奴拉阿皮孜和公社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公社各族社员开展了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逐步改变干旱面貌。但是,缺水仍然威胁着农业的稳定增产。一九七二年春,阿依奴拉阿皮孜亲自带领各族干部和社员,在干旱威胁最大的一大队修了一条七里长的水渠,把喀喇昆仑山上的雪水,从提孜那甫河引到了公社的农田。她还带领群众对全公社的所有水渠进行了整修、配套,大大增加了灌溉面积。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这个历史上严重缺水的地方,目前已修成了四十三公里长的六条水渠,一百七十四个水闸和完整配套的渠系网,改善了全公社六万亩耕地的灌溉条件。去年大旱,仍然夺得了粮、油、瓜果的丰收,粮食总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一九七○年,阿依奴拉阿皮孜到十五大队蹲点,改变那里的生产落后面貌。她走访社员家庭,开老农座谈会,到地里实际调查,分析了低产原因是没有真正按照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耕作粗放,种地不大施肥。于是,她就帮助大队党支部着重在平整土地、积肥造肥、选育良种、合理密植等方面下功夫,大大改善了土地的肥力和耕作条件,当年粮食亩产达到四百四十斤,一九七一年提高到五百五十六斤。一九七二年春,她发现有的生产队自力更生制造的五四○六菌肥质量好、成本低,就在十五大队推广,并到一些生产队亲自给群众讲解、示范制做方法,推动了各生产队自制菌肥,使全大队的每亩农田普遍追施了三十多斤菌肥。去年这个大队在多年不遇的旱、虫、冰雹、风沙等灾害的威胁下,仍然夺得了丰收,粮食亩产五百六十一斤,棉花亩产一百零二斤。她还把十五大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验,在全公社加以推广,推动了全公社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
在阿依奴拉阿皮孜和党委“一班人”的领导下,依提木孔木公社经过艰苦奋斗,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这个公社比解放初期耕地面积扩大九千亩,百分之六十的农田被平整为平展展的条田,各条田埂、水渠、道路、村旁都造起了防风林带,建成了完整的各级渠道配套网,把所有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昔日的沙原,变成了盛产小麦、棉花、瓜果、葡萄、核桃的新绿洲。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