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紧密团结艰苦创业 在建设边疆斗争中贡献很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01
第3版()
专栏: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紧密团结艰苦创业
在建设边疆斗争中贡献很大
据新华社拉萨一九七三年七月三十一日电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在开发边疆、建设西藏的斗争中做出很大贡献,受到了西藏各族人民的赞扬。
在西藏生产建设部队里,有当年进军西藏的老战士,有从内地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有藏、回、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的翻身农牧民。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紧密团结,艰苦创业,把昔日荒原变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川,在雪山草地上创办了牛羊兴旺的好牧场,用砌石移土方法建设了成片的茶场和果园,凭着双手开挖出了年产煤上千吨的小煤矿。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仅为国家创造了财富,而且给西藏广大农村、牧区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粮种、种畜、树苗和工业产品,为增强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写出了新篇章。
“红旗插上九重天,劈山引水斗志坚,誓变边疆为大寨,绘出高原新河山。”这是在雅鲁藏布江下游一个小岛上安家创业的军垦战士们的豪言壮语,也是他们英雄事迹的写照。这个岛上有近千亩荒地,一百多名转业军人带着家属来到岛上屯垦。为解决灌溉问题,去冬今春,他们在二百八十米宽的江面上,克服水深流急的困难,架设安装了自己制作的跨江压力管,把对面雪山上的水引上小岛,使岛上荒地全部变成了水浇地,改变了过去“江里流水哗哗响,小岛土地灌不上”的状况。架设压力管时,从四川来的夏绍壁、杨丽德等女知识青年,在深水里下木框、掏沙石,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在雪山上修水渠时,共产党员、三个孩子的母亲赵秀英,抡起大锤,在岩石上打眼放炮。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女同志踊跃参加战斗,加快了工程进度。林周农场的军垦战士,通过批修整风,焕发出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今年二月,他们冒着严寒,拦沟筑坝,大战虎头山,兴修一座容水一千多万立方米的水库。这里岩石坚硬,施工非常困难。但是,大家迎着困难上,顽强战岩石。现在几百米长的三道截水墙已经完工,二百一十四米长、二米高、二米宽的引水隧洞工程,已进尺一百三十多米。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几年间,把各个农场创建成了农、工、牧、副各业全面发展和综合生产的基地。地处拉萨河上游的澎波农场,由于这里海拔较高,历来只种青稞和豌豆,亩产只有一百多斤。这个农场的军垦战士从内地带来冬小麦种子,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培育成一种具有耐高寒、耐干旱、成熟期短、穗大高产等特点的冬小麦。去年,尽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这个农场近万亩冬小麦平均亩产仍然达到四百斤以上,有四十三亩上了千斤。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澎波农场还自己动手办起了种畜场、果园和制糖、农机修配、粮油加工、陶瓷、小煤矿等厂矿。这些厂矿对为农场扩大再生产积累资金和支援当地的生产建设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在开发和建设边疆的斗争中,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前进。察隅县的僜人和藏族、珞巴族人民,过去就有种植水稻的习惯,但是,由于缺少良种,单位面积产量很低,群众迫切要求改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察隅农场的军垦战士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从四川等地引来“矮子粘”等水稻良种,首先自己种植,摸索经验,然后向当地群众推广。一九七○年以来,他们劈山引水,把旱地变成水田,大面积种植水稻,连年获得好收成,向当地各族群众提供了大批种子,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西藏生产建设部队还不断从内地引进优良的种牛、种马、种羊和种猪,普遍建立了配种站和种畜场,为各族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服务。西藏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列麦人民公社,需要体壮力大、耐高寒的种马进行杂交繁殖。军垦战士知道后,特意请公社负责人到种畜场挑选,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