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胜利”——记武汉部队某部指挥连优质、高速地架设高压线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03
第3版()
专栏:

“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胜利”
——记武汉部队某部指挥连优质、高速地架设高压线的事迹
开展批修整风运动以来,武汉部队某部指挥连,曾五次批判过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唯心论的先验论。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初,他们用唯物论的反映论指导实践,在鄂西的崇山峻岭间,优质、高速地架设了一条高压线。而这是他们从前没有干过的事。不但如此,他们还在实践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战士们说:这是唯物论的反映论的胜利。
架线先划线
接受架设高压线的任务以后,指挥连的大部分同志都感到欢欣鼓舞,有信心和决心完成任务;但也有一些人忧心忡忡:别说架设高压线,连看都没有看见过,能完成任务吗?再说,大部分连队干部又外出学习去了,家里只留下指导员一人,能指挥好这个战役吗?
在党支部委员会上,两种意见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先摆出了一大堆困难:不懂技术,缺少骨干,要完成任务,难啊!指导员李富池感到,虽然以前五次批判过先验论,但有的同志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这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人们的认识在头脑里巩固下来。在实践中继续大破唯心论的先验论,大立唯物论的反映论,这是能否优质、高速地完成任务的关键。于是,他就引导大家联系连队五次批判先验论的实际,进一步划清两条认识路线的界限,解放思想,鼓舞干劲,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雷达班长曹明芳发言说:“我在家当农民的时候,连雷达都没听说过,现在不是学会了吗?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最重要的是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标图班战士孙振龙说:“我们把全连同志发动起来,一齐去实践,还能有攻不克的难关,煽不灭的火焰山?纵使骨干浑身都是铁,能打几个钉?完成任务还是要靠群众!”
通过激烈的争论,支委们统一了认识:只要依靠群众,按照唯物论的反映论去办事,就一定能够掌握架设技术,克服困难,胜利地完成任务。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工程的第一步是挖坑和埋设高压线杆。在某电站技术员的指导下,战士们很快掌握了挖坑和埋杆的技术。
两天以后,全连投入了施工。战线一拉开,有四里多长。支委们按照分工,跑前跑后,督促检查,忙个不停,但是进度不快。大家感到纳闷。战士们批评说:“这样干,好比水牛掉进枯井里,有劲也使不上。”建议把部队分成若干小组,分段包干。李指导员和班长们商量后,采纳了这个意见。但少数支委却感到不踏实:这样一分组,战线又拉长了,各人照顾不到自己分管的地段,战士们离开了领导,能不出问题吗?
战士们的自觉行动,分组后施工进度大大加快,很快打消了少数支委的担心。这里只谈谈树五十四号线杆的情景。
正是三九天,北风卷着雪花,刺人骨髓。十二米高、一千八百斤重的线杆,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成了一根大冰棍。五十四号杆位,在一座光秃秃的石山脚下:临山的一面,是一条两三丈的深沟;对面,三个大水塘,对杆位形成了环形包围;四周又只有十来平方米的空地。地形十分不利。又因为雨雪霏霏,一脚下去,泥泞没膝。按照技术规定,树这样大的线杆,要用吊车。可是吊车在这里是无法通行的。
跟班作业的技术员担心:“这样,恐怕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了。”
摩托班长柴建祥把手臂一挥:“是火海要飞过去,是刀山要滚过来,困难再大,线杆也要按时树起来!”
战士们一齐响应:“一定要把线杆按时树起来!”
战士们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分析情况,想办法。提出了二十多种设想。这些使技术员受到教育,他和战士们一起,最后综合成这样一个方案:把线杆横放在深沟旁的土坎上,利用泥泞转一个角度,使杆底对准杆位;然后,接两条一百五十米长的绳子,捆住线杆,分成六十度角拉到水塘对面;再叫几个人用横木压住杆底,把线杆拉起来……
布置停当,一声口令,号子声起,线杆被高高地拉了起来,只听得砰的一声,泥浆四溅,线杆的一头扎进两米深的坑里,笔直地树了起来。
通过实践,技术员懂得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真理。
这砰的一声,也给了支委们很大的震动,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了: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坚持实践第一,必须相信和依靠群众。只有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困难,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以前对群众不放心,正说明在自己的头脑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奴隶们创造历史”的观点,因而一度束缚了群众的手脚——这就是前一段进度不快的主要原因。
实践是创造的基础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斗争,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指挥连发动和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干劲,在工程的第二段大搞革新创造的事迹,充分说明了这个真理。
工程的第一段,在某电厂工人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战士们通过实践,很快学会了挖坑和埋杆的技术,也学会了难度大的扎线等技术。全连干部战士几乎都成了熟练的电工。
在第二段线路的设计刚刚开始,工人师傅将被调到别的工地去的时候,党支部请工人师傅给大家上了最后一堂技术课。师傅们不但一招一式,详详尽尽地把技术传授给战士们,还介绍了很多电业工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大胆革新创造的事迹。
这堂课给了战士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课还没上完,有的战士就提出:“我们能不能在下一段线路上搞革新?”大家纷纷议论起来。就在课堂上展开了一场辩论。最后,一致认为:能革新!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也必须搞革新!
革新的要求,并不是几个人“灵机一动”的产物,更不是什么“天才”的头脑里偶然迸发的“思想闪光”。从外地学习归队不久的连长唐汉钧,在一次跟班作业中,就听到战士们这样一段议论:
“杆距为什么非得八十米才行?”
“这是技术资料上的规定。”
“技术资料就不能突破?我听老张师傅说过,他们有一次搞横跨江河架设,杆距超过了一百米,并没有影响技术质量啊?”
“我看哪,采用多大的杆距,得具体分析,死钉在八十米上,既费材料又费力,不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能否适当加大杆距?唐连长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看到课堂上战士们热切要求革新的情景,他立即向党支部提出了适当加大杆距的建议。建议被通过了。战士们说:“连长跟咱们想到一个点儿上去啦!”
唐连长又找老张师傅,详细了解了当年他们在江河上架设的经验;翻阅了许多技术资料,掌握了计算线杆和电缆拉力的数据。然后,发动群众对线路通过地形和当地气候进行了分析:鄂西四季气候变化不大,不会引起线路剧烈的热胀冷缩;山区地形起伏虽然大,但只要精心选择线路,就可以在每一段大的起伏中,找到相对平坦的地形。这些都是加大杆距的有利因素。而且,杆距大了,就加强了线路的对地绝缘性能,提高了线路质量。
党支部决定,在没有技术人员参加的情况下,由唐连长负责,自行设计第二段线路。唐连长带着由几个战士组成的设计小组,扛起方向盘,跑遍了远近的山岭,选择最理想的线路,精心标定每一个杆位。两天的调查研究,往返行程一百二十多里。
一个大胆的设计方案,经过群众的充分讨论,终于诞生了;杆距一般从八十米增加到一百米,有的地方增加到一百二十米,甚至一百四十米。
这个方案顺利地实现了。
在革新杆距的基础上,战士们又向新的高度前进:
战士黄伯泉,把悬式瓷瓶上的直角挂板和延长环革掉了,电缆扎在金具上,又结实,又美观。
战士于建民,打破金具在杆上一件件安装的琐碎规定,事先在地上总装,工效提高了一倍。……
第二段线路提前一个月完工,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投资。
线路完工后,请技术员进行技术鉴定结果,线路导电性能和对地绝缘性能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技术员又一次赞叹说:“你们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大胆革新的精神,给我上了一堂在大学里没有听过的课啊!”
指挥连的干部和战士,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谱写了一曲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凯歌。这歌声响遍了鄂西的崇山峻岭。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