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南海水下的尖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3-08-03
第3版()
专栏:

战斗在南海水下的尖兵
南海舰队某部潜水分队,多年来转战在祖国南海前哨的海防线上,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深水排“雷”
“轰!”一声巨响,风呼海啸,震天动地,几十丈高的巨大水柱拔海而起。这是某海港在进行紧张的水下施工。为了施工安全,必须立即检查礁石的爆破情况。潜水员张铁锁潜入海底,顺着嶙峋怪石向前摸去。突然,他的手触到一个滑溜溜的东西,仔细一摸,原来是一包没有爆炸的炸药。他想把炸药取出来,可是这包炸药就象被钉在海底一样。小张意识到,如果不把这个水下“地雷”排掉,挖泥船来施工时,就会造成严重事故。小张一面向指挥员报告情况,一面就着手排“雷”。
张铁锁首先摸了一下“雷”周围石头的分布情况,发现这包炸药被一块大石头紧紧地压住,大石头上面还有许多小石头。他搬走了周围的小石头,可是那块大石头很难搬起来。小张拧松腰间阀,加大供气量,借着潜水衣的浮力,搬起了大石块。但是在海底搬石头不象在陆地上那样得劲儿,激流的冲击,上浮的力量,人体随着涌浪摇摇晃晃,脚跟站不稳。如果小张一松手,石头砸下来,这包烈性炸药就会立即爆炸。但张铁锁想的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财产,根本没有考虑到个人的生命危险。他竭尽全力,终于把大石头搬开,挖掉了这个“雷”。
水下深情
潜水分队这个战斗的集体,走到哪里,哪里就出现团结互助、舍己为人的生动事迹。
一次,他们在某港口水下执行任务,海区浪大流急。张宝和、王鹤飞、江炎树、孙世余四个同志,正在水下紧张地工作着。忽然,班长张宝和发现四个人的供气管和信号绳缠在了一起。他心里明白,在这样复杂的海底工作,出现“绞缠”是十分危险的。张班长及时向上面报告了情况,然后把四个人召在一起,开了一个紧急的“海底会议”,决定分头解缠。
一场把安全让给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的战斗开始了。战士孙世余体弱,决定让他先出水。三个同志齐心协力,与急流搏斗了二十多分钟,小孙终于脱险了。还在水下的三个同志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出水。王鹤飞上午已经工作了五、六个小时,张班长让他先出水。他和江炎树帮王鹤飞解缠。然后又用力往上推,三个同志都同时上浮。王鹤飞一露出水面,就被舢板上的同志一把抓住,拉上舢板。但是,张班长和江炎树刚要浮出水面,受到涌浪和急流的冲击,一下子又同时沉下海底。这时,四个人的供气管、信号绳,缠在两个人的身上,不仅重量加大,而且绞缠得更严重了。张班长先要小江用力往上浮,可是,小江只能浮到张班长的头顶上,再也上不去。张班长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用尽全力往上顶。经过激烈的搏斗,小江的一只手露出水面,终于被救上来了。但是张班长一下子又被急流冲到二十多米远的沉箱吊环底下去了。他当机立断,一把抓住沉箱吊环,迅速向上报告情况。舢板很快划到沉箱附近,大家同心协力,又把张班长从水里拉了上来。
海底捞船
前些日子,一条驳船沉在十多米深的航道上,严重地影响着舰船的航行。潜水分队接到打捞的任务后,共产党员、战士牟思维马上向党支部请求去完成这个任务,领导批准他第一个下潜。
他下水后,发现沉船底朝上,驳船的栏杆全都插入泥沙中。地形复杂,涌大流急,给水下作业带来很大困难。四个小时过去了,在沉船底部找不到穿钢缆的点。原来,驳船舱面紧贴海底,要想穿过钢缆,必须用一根硬棍把钢缆从船底下带过去。如用竹竿,浮力太大,水下掌握不了;用铁棍又太重,容易插入泥沙中。最后他想,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手在船底下扒坑,用身子探进去,直接把钢缆穿过去。这是一场硬仗,若船身一摇动,就会把自己压成肉酱。小牟默想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把把的泥沙往外掏,累了就喘口气,坑终于挖好了。接着,牟思维钻入船底。这时,涌流越来越大,驳船摇摆得也越来越厉害,随时都有可能被船体压在海底的危险。但是,小牟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用尽全力把钢缆穿过船底,然后又把穿过去的钢缆头和水面上吊着的钢缆接起来。这时小牟身体已经很疲劳了,领导多次叫他上来休息,但他坚决不答应,先后经过五个小时的海底战斗,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沉在海底的驳船捞上来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