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宗吉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12-03
第2版()
专栏:

  宗吉廷
张之韩作
 他的来历
宗吉廷四川人,三十岁了,家里有四顷水田,在家当过三年保长,一年半保安队,训练过壮丁,读过二年书,家庭生活很好,在地方上是吃得开的。国民党政府每次要壮丁,他都应付过去了。青年人抽完了,实在没法想,他便穿起长袍,戴上手表、眼镜,很阔气的去顶了全保的兵役,这看来是一件怪事。那是抗日时代的事,当时想“国亡无家,为抗日救国出力也是应该的”。他就到了丁江砦第九补训处当了兵,以后就到炮兵连学打八二迫击炮。到一九四二年,他被调到“远征军”,坐汽车到昆明,又坐飞机到了印度,再坐两小时轮船到了加尔各答,还是让他学炮。八个月后,患了大病,外国人怕传染,把他打转来,送回第九补训处,分配到重庆张桂罗的骑兵团。他在那里干了一年半骑兵,后来又到了三十二军的一四一师,在那里当了班长(后升排长),使用一挺马克新重机枪。到队伍整编时(一九四五年川军整编),想回家又被第三师留住,开到河北,沿平汉路进攻解放区。
  在八路军他打开了眼睛
和许多被迫打内战的国民党士兵一样,八路军把他解放了。刚来时过不惯,又想:一个连一百多人都过得惯,我为啥还过不惯?就平下心了。挑拨他的史祥亭在甘草营想和他开小差,他不干。紧接着看了一回新戏《血泪仇》,思想起了变化。看到王桂花纺棉花,解放区那样好,没见过;又见到开荒时团长送饭,军民一家,这时他想非到老解放区去看看不成。不久,另一个坏蛋也叫他跑,宗吉廷就拒绝他说:“跑干啥?你跑让中央军抓住,还不是一样干三个月?”
宗吉廷原在三营,营长是四川人,对他谈过心,以后也对八路军增加了认识与信心。在怀庆于坡,他又碰到一个八路军退伍的同乡,那人详细的给他讲了些八路军生活习惯,并嘱咐他好好学习,讨论会不发言就会落后。他听了这番话自己想:“别人可以不相信,自己老乡还能不相信?”自此后也在会上发言了。他看到人民这样优待退伍军人,在大后方是见不到的,他就更加坚定了在八路军干的信念。他说过:“我在中央军班排长也干过;可是高树勋是司令长官,还能放下一切过来,一定有个道理。咱可算个啥?八路军不亏良心,到处有老百姓帮助。打辉县时老百姓锣鼓欢迎,到处有茶水。这样我就看准了,决心要在八路军干一辈子。”又说:“因为八路军是讲公理的队伍,总要大大发展的。”
 找到了自己的部队
这次在铁路南邓寨作战,他左腿负伤了。他在医院看到学生们的照顾,每天吃的白面、猪肉,慰劳的肥皂纸烟,还有毛巾等,每人还奖励了四百元。他觉得上级实在关心,当时就对所长说:“所长,我到前方去,在八路军牺牲也是光荣的”。所长不准,一直住了十二天,健康恢复后才出院。
出院的同伴各找队伍去了。他和五连的王宗明(安徽人,同时来我军的)两人也去找队伍,一直找到陇路铁路上去,过了路又走了半天,遇到新四军×部第七连,被班长张桂花招待了一夜。宗吉廷对他们说明自己的情况,张桂花同志说:“你还是去找队伍吧。”他俩向西北方向返回来,听到那里有枪响就往那里去找,找到曹县发现敌人,就从曹县西北转回来。到了九月十二日,他才找到部队,他自己说:“我在路上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回来后干不了大事,干点小事也好哇。所以坚决找队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