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批林批孔的一个可喜成果 革命小将意气风发坚决要求上山下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2-21
第1版()
专栏:

批林批孔的一个可喜成果
革命小将意气风发坚决要求上山下乡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二月二十日讯 《北京日报》十九日在第一版以《批林批孔的一个可喜成果 革命小将意气风发坚决要求上山下乡》的通栏标题,刊登了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北京一二三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姜文俊、刘德辉、刘文贵等五十三名同学分别联名写给共青团北京市委的三封信,并加了编者按。
《北京日报》编者按:在群众性的批林批孔的伟大斗争中,读了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和一二三中五十三名应届高中毕业生的信,令人感到非常鼓舞,很受教育。这些革命小将用他们坚决要求上山下乡,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的实际行动,批林批孔,猛烈地冲击了那种鄙视劳动、看不起农民、不愿去农村的陈腐观念。这是批林批孔斗争的一个可喜成果。他们的革命行动,已经得到团市委和学校党、团组织的支持,也必将得到广大知识青年的热烈响应。
有些人总是看不起“儿童团”。但是大量的事实证明:青年人“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一大批红卫兵小将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大造了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的反。今天,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斗争锻炼的革命小将,又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向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宣战,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等孔孟之道宣战,向旧的习惯势力宣战。我们的青年一代,确实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是一场正在继续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大革命。这场革命,涉及到整个社会,许多人都会受到考验。究竟是让小将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还是相反,这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千百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在广阔的天地里长期锻炼,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贡献力量,这是反修防修的重大措施,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也是广大革命群众的共同愿望。各条战线的同志都要坚决支持小将的革命行动,鼓励并帮助他们上山下乡,支持他们长期坚持乡村,取得胜利。我们相信,随着批林批孔斗争的深入发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革命洪流,必将汹涌澎湃,奔腾向前,势不可当。
清华附中姜文俊等二十四名共青团员、红卫兵战士在写给共青团北京市委的信中说:在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我们重新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必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教导,狠批了孔老二和林彪鼓吹的什么“学而优则仕”,“上智下愚”,“变相劳改”等等那一套反动谬论。展望未来,我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此刻我们只有一个信念,毛主席给青年指引的革命道路,我们走定了!我们二十几名共青团员、红卫兵战士坚决要求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前,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令下,全国正掀起一个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我们在临毕业的前夕,投身于这场运动,上阶级斗争这门主课,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同几千年来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战斗。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件事上,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中国的剥削阶级曾经梦想孔孟之道将要统治中国“永世无穷”。他们不会想到几千年的剥削之道将要在无产阶级手里批得它断子绝孙。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去批判一切剥削之道,复辟之道,同旧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
现在,社会上也有些人对我们上山下乡有议论:
有人说:“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可惜了。”这是孔孟之道的“待价而沽”。对我们来说,知识不是私产。我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吃的是劳动人民种的粮食,穿的是劳动人民做的衣服,学的是劳动人民给我们的知识,党和人民让我们多学了两年,难道我们要以此为资本“待价而沽”,向人民讨价还价吗?今天,我们正需要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在火热的革命斗争中,接受再教育,滚一身泥巴,磨一手老茧,炼一颗红心,和贫下中农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有人说:“农村艰苦。”这一点我们早想到了。是几千年的阶级社会,是剥削阶级的残酷压迫造成了城乡差别。今天,我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和劳动人民一起,为逐步地消灭这种差别而奋斗。解放以后,广大贫下中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作出了伟大贡献,我国的广大农村,正在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大大地改变着落后的面貌。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内的艰苦奋斗。“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我们为革命吃苦,越苦心越甜。
亲爱的团组织,在这临毕业的前夕,我们坚决向党表决心:林彪一伙的咒骂吓不倒我们,孔孟之道的邪说骗不了我们。种种旧传统观念也束缚不了我们。毛主席给我们指引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革命路,我们走定了。要一辈子走下去。让林彪复辟的迷梦见鬼去吧!让帝、修、反预言家们的复辟“希望”见鬼去吧!我们,革命的青年将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在批判旧世界中创造出一个红彤彤的新世界!
北大附中刘德辉等十四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信中说: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要为彻底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贡献我们的一切。我们革命青年任重而道远。我们立志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把一生交给党安排,誓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终生!总之,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誓把一切献给党!
我们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红卫兵战士,要专挑革命重担!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上山下乡,我们不带头谁带头?我们不领先谁领先?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把刘少奇和林彪的“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的反动谬论,连同他们的祖师爷的孔孟之道一起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与旧的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我们要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在大风大浪中把自己锻炼成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我们认准了上山下乡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碰到再大的困难,也决不回头!有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有贫下中农的教育,有金训华、邢燕子、侯隽、朱克家等无数榜样的激励,我们一定能在同工农相结合这条金光大道上走到底!
北京一二三中刘文贵等十五名共青团员在写给团市委的信中说:去年十二月和今年一月,学校党支部先后两次组织我们到延庆县深山区白河堡公社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在那里,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坚定了我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的决心。现在,我们已深深地爱上了那里的山山水水,爱上了那里的一草一木,爱上了那里的广大贫下中农。我们恳求组织上批准我们到白河堡公社插队落户。
通过社会调查,我们耳闻目睹了山区广大贫下中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听到、看到、学到了我们在学校听不到、看不到、学不到的许许多多东西。我们哪曾想到,只有八户人家、十五个劳力的小云盘沟生产队,凭着对党、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凭着“宁愿死在田头,不愿死在炕头”的革命精神,硬是在乱石丛中,开垦出一百四十多亩土地,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果实。去年,这里遭到两次严重雹灾,他们不低头,不弯腰,奋力回天,夺得亩产四百二十四斤的丰收,比一九七二年亩产增加九十四斤。我们哪曾想到,白河堡三队六十六岁的共产党员王文喜大爷,人老心红骨头硬,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多打粮食,除了完成队里交给他的清洁工作外,又利用业余时间种了三亩一分地,亩产达到一千六百多斤,向国家贡献了五千多斤粮食。去年,他又带领三个老人,种了二十亩地,亩产一千五百多斤,共向国家贡献了三万多斤粮食。……贫下中农崇高的思想境界,公而忘私的革命干劲,象一团团烈火在我们胸中燃烧。他们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每天都在战天斗地,我们凭什么不上山下乡,只想在城里享“清福”?!难道还要让那些年过半百的老人来养活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吗?听了这些,我们的心情能平静吗?!这里的广大贫下中农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为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不少人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用烈士的鲜血换来的啊!改变祖国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我们革命青年要英勇地挑起来。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事业,到农村去,到山区去,和贫下中农一起战斗,同阶级敌人斗,同错误路线斗,同天斗,同地斗,为改变那里的面貌贡献自己的青春。
《北京日报》在刊登这三封信的同时,刊登了共青团北京市委给五十三名同学的复信,表示坚决支持革命小将的革命行动;还刊登了这三个中学的党支部和团组织合写的题为《前进吧,革命的青年们!》的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