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送医到边疆——记巡回在黑河地区的上海医疗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02
第3版()
专栏:

送医到边疆
——记巡回在黑河地区的上海医疗队
上海十五个市级医院的一百一十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是去年七月来到黑龙江省黑河地区爱辉、孙吴和逊克三个县的农村的。他们在这里巡回医疗,帮助边疆缺医少药的山区农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培养大批赤脚医生,把党和毛主席的关怀送到各族群众的心窝里。各族群众称赞他们是执行毛主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好战士。
失明十七载 重见红太阳
北安县蔬菜公司的老工人孙绍卿,早在一九五六年因患白内障造成双眼失明,因此,没到退休年龄就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伟大祖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时在激励着他:“不能呆在家里吃闲饭,要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十几年来,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他到处求医寻药,可是一直无效。去年九月,孙绍卿听说上海医疗队来到边疆,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当他从北安县来到爱辉县上马厂公社卫生院时,正在值班的上海医疗队眼科医生姚沁薇热情地接待了他。孙绍卿恳切地说:“姚大夫,你是按照毛主席指示来边疆的。你大胆地治吧,就是治不好,我也心甘情愿,给你们积累些经验,好为更多的人解除痛苦。”阶级的深情,诚挚的语言,使这位年轻的女医生心情十分激动。她决心使这位老工人重见光明。姚沁薇精心地为孙绍卿做了摘除白内障的手术。手术后的第八天,当打开蒙着双眼的纱布时,只见孙绍卿的双眼眨了一下,望着挂在墙上的毛主席像,高兴地喊到:“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看到这种情景,姚沁薇和在场的人们激动得流出了热泪。
一把手术刀 凝结阶级情
去年十月,孙吴县医院来了一位患子宫腺体癌的大娘。这位贫农大娘见到医疗队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胡志远,就象见到亲人一样,激动地说:“老主任,你就给我做手术吧。”
胡志远今年六十五岁了,本来医院党委没有批准他参加医疗队,后来经过他再三要求,党组织才不得不把他作为“特批队员”派来这里。两个月前,胡志远就已经给这位大娘确诊,但因为这里缺少设备,所以介绍她先到外地医院治疗。可是,她在外地医院没有治疗成,又回来找到了胡志远。两个月来,患者病情发展很快,必须及时动手术。胡志远想:毛主席指引我们到边疆,就是为了更好地为边疆人民服务。我是共产党员,为了解除阶级姐妹的痛苦,不管多大困难,我也要创造条件把手术做好。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医疗队从另一个小分队调来外科副主任给他当助手,地区卫生部门也从外县调来了手术器械。上级的关怀,同志们的帮助,更加激发了胡志远的革命热情。
一天上午,子宫全摘手术开始了。由于癌症引起的粘连,解剖关系位置不清楚,给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只见手术刀在不断移动着,豆大的汗珠在胡志远的额头上滚动着。右侧的部位切完时,同志们劝他休息一下,他说:“这才打完了第一仗,紧张的战斗还在后头。”左侧手术做完了,大家劝他坐一坐,他又说:“不能停歇。”直到晚上九点多钟他才和大家一起高兴地离开手术室。
病人刀口愈合走下病床时,热泪盈眶地告诉人们:“毛主席派来的大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跋山又涉水 一心为亲人
在孙吴县奋斗公社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服务的十五名上海医疗队员,三个月来,走遍了方圆几百里的二十个大队,替三百多名为开发山区英勇战斗的青年检查了身体,给公社培训了二十多名赤脚医生。人们一提起医疗队爬山涉水送医送药的事迹,无不称赞他们象雪山的使者,送炭的亲人。
去年九月的一天早上,一位上海知识青年因阑尾炎急性发作,来到了公社卫生院。正赶上这里的医疗队和卫生院的大部分同志都到各队巡回医疗去了,家里的几个同志不懂外科。若把病人送到县里,山高路远时间来不及;若用药物医治,又远水解不了近渴。正在为难,医疗队的化验员汪祖泉知道了,他决定立即去三连,把正在那里巡回医疗的外科医生找回来。大家听说小汪要去三连,就说:“三连你没去过,弄不好要迷路了。”也有的说:“四十多里的山路,怕是今天赶不回来。”小汪坚定地回答:“我就是爬也要爬去把大夫找回来!”
一路上,小汪见人就问,到处打听;蚊蜢叮咬,就用树枝左抽右打,边走边跑,赶到三连。时间正当晌午,小汪饭没吃一口,水没喝一杯,立即和外科医生一起赶回公社卫生院。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转危为安。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