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影调剧《迎风飞燕》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03
第4版()
专栏:

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影调剧《迎风飞燕》观后
北京电子管厂 马玉来
河北省唐山市地方戏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影调剧《迎风飞燕》,通过知识青年燕晨光到农村插队落户,在三大革命运动的风雨中锻炼成长为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动人故事,歌颂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歌颂了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茁壮成长的一代新人。几年来,在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下,全国有几百万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到边疆去,到农村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金光大道。这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反革命两面派、野心家、阴谋家林彪散布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变相劳改”论的有力驳斥,是跟“学而优则仕”反动的孔孟之道的彻底决裂。《迎风飞燕》的作者,抓住现实生活中这个重大题材,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提炼主题,满腔热情地塑造了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先进知识青年的形象,做到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是很可喜的成就。
这个戏,围绕着治山治水这一事件,展开了一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燕晨光和侯海仁之间的敌我矛盾以及燕晨光和侯云英之间人民内部的思想斗争。这两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剧本通过这两种交错发展的矛盾冲突,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燕晨光朝气蓬勃、勇敢向上的精神境界。
燕晨光是老红军的后代,革命领导干部的女儿,可以说是“红根根,红苗苗”。可她没有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期求种种特殊照顾,而是怀着“广阔天地炼红心,接好革命班”的雄心壮志来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类解放我解放”是她唯一的理想,来到农村后,十分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她同贫下中农“耕种锄耪同流一身汗,访贫问苦一块尝秕糠,场院里练农活她问了又问,灯光下学马列心红志刚”。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她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很快成长为滚龙坡大队的带头人。她带领社员群众勇敢地同天斗,同阶级敌人斗,同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斗。坚强的战斗性,是燕晨光性格的基本方面。这种性格,在不同的环境中,又有不同的表现。
序幕刚完,舞台上出现了一幅山洪迸发、暴雨滂沱的景象。就在这急风暴雨中,我们看到燕晨光精神抖擞地带领社员群众奋战山洪,巡堤护坝,解救危急。为了建设山区,变水害为水利,我们看到燕晨光在高支书的帮助下,哪管“水卷沙石好似滚龙来天外”,哪怕“山雨刷刷漫天白”,多次冒雨上山查看水脉,最后制订出旱涝保丰收的根治山洪计划。这些动人的描写,显示出燕晨光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是一项反修防修,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大措施,必然遭到阶级敌人的反对。作为滚龙坡大队的党支部副书记,燕晨光不但身体力行,带领贫下中农艰苦奋斗,治山治水,走大寨的路;更重要的是她时刻不忘抓阶级斗争,并且善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透过侯海仁常去找新来的知识青年侯云英,侯云英思想情绪忽然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和侯云英手上那张“经过贫下中农指点”画出来的治水图,她嗅出阶级敌人在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预感到一场尖锐的阶级斗争就要到来。从知识青年们在山洪暴发时不去护堤,擅自上了山,上山后冒冒失失走进水道,拦洪坝突然开口,侯海仁亮伤疤等一连串怪事中,她觉察到这是阶级敌人在阴谋破坏治山治水。她寻蛛丝,追马迹,发现了侯海仁的可疑行径。她把知识青年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同贫下中农一起,狠狠地向阶级敌人进行斗争,终于把隐藏了二十多年的叛徒挖了出来,实现了劈山蓄洪,山顶造平原的计划,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燕晨光爱憎分明,她“冷眼察敌情,热手挽亲人”。侯云英刚来农村不久,由于受阶级敌人的挑拨,产生了“整天担石头、作为太小难把红心献,这样下去何用读书十二年”的错误思想时,燕晨光没有歧视她,而是热情耐心地用老支书的话,用亲身经历去启发侯云英“登山要从脚下起”,“扎根要深,方向要对”。当侯云英受阶级敌人的挑拨、利用,一再对燕晨光发火时,燕晨光没有动怒,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侯云英讲述滚龙坡苦难的村史,用滚龙坡贫下中农的斑斑血泪仇去启发云英的阶级觉悟,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驱散云英心上的迷雾,使她幡然悔悟。
知识青年侯云英出身工人家庭,在红旗下长大,也是“红根根,红苗苗”。从学校毕业后,怀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誓把红心献”的壮志,自愿到农村插队。这一切,说明她的本质是好的。但是,由于修正主义教育的毒害,侯云英在学校里没有上过“阶级斗争”这门课,对社会上阶级斗争的尖锐、复杂性认识不足,加上有“自来红”的思想包袱,放松对自己的改造,而敌人正是抓住她这一致命弱点,利用反动的宗族观念和捧、哄、拱的手法,使她一次次上当受骗。正象侯云英自己说的,“自认为熟悉故乡每寸土,哪知草棵藏毒蛇。”剧本用侯云英初踏故乡土就跌跤这个事实,对比燕晨光下乡三年就大有作为,不但有现实教育意义,对燕晨光的形象也是有力的烘托。
这个戏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戏的矛盾主线不够清楚。写了阶级斗争,但挖得不深。侯海仁隐藏了那么多年,为什么突然跳出来破坏,交代不清楚,因此他的形象不十分可信。燕晨光对侯云英的思想斗争,没能提到路线斗争的高度。这些,影响到燕晨光的形象不够丰富、高大。整个戏比较平,缺少动人心弦的戏剧情节和高潮。此外,对于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也体现得不够。
影调剧是以唐山地区皮影唱腔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剧种,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唐山市地方戏剧团的同志根据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影调改革作了大胆的革命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迎风飞燕》这个剧的唱腔设计很好听,既有本剧种的特色,又能一定程度地体现时代气息和较好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看了这个戏,使我们重温了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教导,思想上受到很大教育。温室里培养不出栋梁松。只有改造红,没有自来红。我们革命青年要学习燕晨光,要在三大革命运动的风雨中锻炼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