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蠢猪式的“仁义之师”的覆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8-01
第4版()
专栏:

蠢猪式的“仁义之师”的覆灭
荆厚 智丛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这篇光辉著作中指出:“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春秋前期的一段时间,国力并不十分强大的宋襄公企图称霸,于公元前六三八年出兵讨伐郑国。当时,郑国是蓄意争霸中原的楚国的附属国。楚国为了救郑国,就出兵攻打宋国。
这年冬天十一月一日,宋襄公与楚军战于泓水(今河南省柘城县附近)。当宋军已经排列成阵,楚军正在渡河的时候,大司马子鱼对宋襄公说:“楚兵多,宋兵少,应乘楚兵渡河的有利时机出击。”宋襄公说:“不可,因为君子不乘别人困难的时候去攻打人家。”当楚军渡河完毕,还没摆开阵势的时候,子鱼又劝宋襄公出击。宋襄公说:“不可,因为君子不攻击不成阵势的队伍。”一直等到楚军准备好了以后,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了重伤,差点当了俘虏,绣着“仁义”二字的大旗也被楚军夺去了。
战后,宋国人都责怪宋襄公。宋襄公竭力为自己打败仗辩解。他说:“打仗总得讲仁义。看到敌人已经受伤,就不要再伤害他(“君子不重伤”);遇到两鬓灰白、年纪半老的人,就不要去俘虏他(“不擒二毛”);敌军处在狭窄艰危的地方,就不要乘势进攻(“不以阻隘”);敌军还没有摆开阵势,就不要鸣鼓出击(“不鼓不成列”)。”大司马子鱼当即反驳说:“两军阵前,对方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老人,能捉住的就不应该让他跑掉,何况半老的人呢?怎么能够对受伤还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的敌人,就不再打击了呢?既然军队是用来作战的,就应该乘敌人之危而出击;既然军队中的锣鼓是指挥作战的号令,就应该及时鸣鼓向还没列阵的敌军进攻。不然,要军队、要号令有什么用呢?”宋襄公被驳得哑口无言。
今天,我们分析这个故事,可以看到,在宋襄公的“仁义”早就破产了之后,孔丘、孟轲及其徒子徒孙仍然大讲什么“仁义道德”,鼓吹什么“仁者无敌”等等,完全是骗人的鬼话,是万万相信不得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