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可喜的尝试——看辽宁省评剧移植革命样板戏《龙江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9-03
第3版()
专栏:

可喜的尝试
——看辽宁省评剧移植革命样板戏《龙江颂》
北京车站工人评论组
在四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中,我们高兴地看到了辽宁省代表团演出的评剧《龙江颂》。它用评剧艺术移植革命样板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来,评剧同其它剧种一样,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它具有通俗、易懂、朴实的特点,为河北和东北一带的群众喜闻乐见。但是,由于历史上剥削阶级的腐蚀和篡改,旧评剧舞台演出的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宣扬的是“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孔孟之道。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唱腔,有许多显得低沉、哀怨、轻佻。解放后,评剧虽然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在刘少奇、周扬一伙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控制下,评剧成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舆论工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摧毁了刘少奇、周扬一伙的黑线统治。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评剧革命也提上了日程。辽宁代表团评剧队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满腔热情地用评剧这种艺术形式移植革命样板戏,让江水英、阿坚伯、阿莲、盼水妈等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登上了评剧舞台,我们看了感到非常兴奋。
地方戏曲移植革命样板戏的核心问题,是要做到时代精神与剧种特色的统一,充分发挥本剧种的艺术特长来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典型。评剧《龙江颂》的演职人员遵循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在改革旧评剧方面作了些有益的尝试。在音乐唱腔方面,他们针对旧评剧唱腔的板式少、行腔落腔简单、行当不全等问题,进行革新、创造,抛弃了旧评剧轻浮、灰颓的情调,丰富了评剧音乐的表现能力。我们看到评剧《龙江颂》的音乐基调是健康的,不少唱段基本上保持了评剧的特色。同时,各种板式都优先为江水英所取用,对江水英的主要唱段,采用多种板式,设计了成套的唱腔来揭示她的崇高精神世界。比如在第五场江水英的重点唱段《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中,对“九龙水,奔腾急,千年流淌”这句唱腔,他们运用评剧的音乐素材,把原来评剧的板式《慢三眼》扩展开来,借鉴京剧《慢板》的结构,创造了新的评剧《慢板》的音乐形式,弥补了旧评剧腔调简单、板式拘谨、不能充分地表达英雄人物思想感情的弱点,较好地抒发了江水英满怀人定胜天的豪情壮志。接着又用接近《清板》的《慢二六》,在弹拨乐和西乐拨弦的伴奏下,唱出了“堵江来出现的可疑迹象,一件件细分析事非寻常……”,显示了江水英在与阶级敌人和大自然的斗争中,沉着冷静分析可疑迹象的高度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在唱到“风浪要征服,暗礁尤须防”时,运用了《楼上楼》和《二六》的混合板式,并用《流板》过渡到“望北京更使我增添力量”,把全段唱腔推向了高潮。最后“定叫这巍巍大坝锁龙江”一句的唱腔,是在保留了旧评剧《摔调》中的高亢、激昂部分,去掉了不健康成分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处理而成的,从而完成了这一成套唱腔的精心设计。在刻画阿坚伯、阿莲、李志田、盼水妈的音乐形象上,他们也都做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在念、做、打方面,他们努力克服旧评剧很少有武戏的缺陷,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在第五场《抢险合龙》中,演员们的翻腾扑打,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辽宁评剧队在移植革命样板戏、改革地方戏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学习移植好革命样板戏,对于地方戏曲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任务还很艰巨。评剧《龙江颂》在如何更好地处理时代精神与剧种风格的关系,充分发挥本剧种的特色,用鲜明的旋律,统一严谨的音乐结构,来塑造无产阶级英雄方面,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