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胸怀全局 多作贡献——记三明化工机械厂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3-02
第4版()
专栏:

胸怀全局 多作贡献
——记三明化工机械厂职工大干社会主义的事迹
伟大的批林批孔运动,激发起福建省三明化工机械厂职工更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热情地承担协作任务,表现了崇高的革命风格。去年,这个厂提前一个多月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七,上缴利润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一,同时还为省内外许多单位加工了四万多件产品和零部件。
去年初,国家下达给三明化工机械厂的任务,包括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冶金和矿山设备,以及非标准设备等八大类产品共二百多个品种,数量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其中各种高压、中压阀门的生产任务,就由一九七三年的三百五十吨增加到六百吨,后来根据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又在短期内两次给他们追加阀门的生产任务,要求年产量达到八百吨。这等于是把阀门产量比一九七三年提高了一倍多。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全厂工人、干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工人们说:国家需要的产品越多,下达的任务越重,肩上的担子越重,就越是说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加快了。大家决定:坚决拿下八百吨!
阀门生产成倍增长,木模远远跟不上要求。木工组老工人、车间党支部委员曾国耀积极投入了制造塑料模的战斗。他和同志们一起找来有关技术资料,不分昼夜地进行实验。他们不顾疲劳,不顾皮肤因受一种化学药水的侵蚀而引起糜烂,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终于制造成功塑料模。这种塑料模硬度强,与木模相比,不仅工效提高三倍,而且使用寿命延长了几十倍,满足了浇铸阀门毛坯的需要。
金工和阀门车间的工人大搞技术革新,先后制出加工阀门的专用机床、多头钻床和悬臂吊等设备,实现了二十多项改革,使阀门生产不断上升。
铸造车间的十七名电炉工人,为了保证钢水的供应,把两班作业改成三班。去年九月中旬的一个深夜,上二班的工人炼完了第一炉钢水,突然发现炉墙塌了一米。时间就是钢,要马上抢修!工人们移开炉盖,用鼓风机使电炉加快冷却。一个小时过去了,炉墙温度还有六七百度。当班负责人、老工人林木祥带着护炉材料,登上吊车的转盘,立即进炉抢补。他冒着高温硬是在炉内坚持检修了五分钟。林木祥上来了,其他工人也争先恐后地轮番下到炉内抢修。他们只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修好了平时需要一天才能修好的炉墙,赢得了时间,赢得了钢水。
在化工机械厂,职工们为了保证完成国家任务,发扬拚命精神,不仅积极作好本职工作,份外工作也都自觉抢着做。修理工人搞制造,技术人员上机台,科室干部顶班劳动,全厂工人、干部在一个共同目标下,拧成一股绳,使阀门的产量月月上升,到年终共生产阀门八百零八吨,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三明化工机械厂的工人不仅勇于承担越来越重的生产任务,而且,他们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对国家每项产品的质量都要极端负责。
不久前,国家指定这个厂制造一台我国自行设计的风扇带切齿机和一台风扇带成组切割机。这两台机器的加工精度要求都很高,工人们苦干加巧干,按时制造出来了。但是,他们觉得这两台机器还可以改进,使质量达到更高的水平。老工人李亨斌等几个工人和设计人员一起,先后对切齿机和切割机的十多处地方进行了改动,并且重新进行加工。经过改进的切齿机和切割机,使用方便,质量更好了。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