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文艺轻骑上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03
第3版()
专栏:

文艺轻骑上山来
在草原牧场,在海岛渔村,在路隘林深的山区,在云笼雾罩的哨所……在祖国辽阔的大地,活跃着千百支革命文艺队伍。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县以上的专业文艺团体。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跋山涉水,送戏上门,在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演出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这是坚持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的结果,是同种种错误思想斗争的结果。山东省安丘京剧团,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许多同志积极要求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演出。但是有的人认为,农村、山区,一是电源不足,二是没戏院,不能保证演出质量,不能下。要不也只能沿着“三线”
(铁路线、公路线、高压线)转。针对这些问题,剧团组织文艺工作者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着“为什么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认识到:安丘是平原、丘陵、山区的插花地带。全县九十万人,只有一万人住在县城,而八十九万人分住在广大农村,其中三分之二的公社、大队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是深入下去,还是浮在县城;是为一万人服务,还是为八十九万广大工农兵服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和演出地点问题,而是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大家回忆过去在文艺黑线统治下,脱离工农兵,几乎滑到修正主义边缘的严重教训,进一步明确了文艺要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就要面向工农兵,把革命文艺送到广大工农兵中去。从此,剧团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放在农村流动演出,仅在去年半年之中就走遍了全县二十一个公社和许多生产队。他们这样做,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群众亲切地称他们为“俺贫下中农的庄户剧团”。
湖北省麻城县东路花鼓剧团,过去演出曾出现过“三多三少”,即城镇多,农村少;平原多,山区少;交通方便的地方多,交通不便的地方少。剧团的同志们通过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批判了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提高为工农兵服务的自觉性,很快就出现了“拿起扁担,送戏上山”的大好局面。
上山下乡,送戏上门,能不能做到方便群众,因地制宜,满腔热情,千方百计,这是关系到是全心全意还是半心半意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有些剧团开始下乡时,把在城市演出的大设备全套照搬到农村。到交通不便的地方演一场戏,要动用几部大车,十几个劳力,一接一送,兴师动众。为了解决既要下得去,又要下得好,既要轻装,又要保证演出质量的问题,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怀着为工农兵服务的满腔热情,千方百计地改革舞台、布景、灯光、道具,并且自力更生,因地制宜,解决了运输问题。
山东省安丘京剧团在实践中创造了铁杆套管式“流动舞台”,汽灯、电灯两用的“两用灯光”,可以折叠、拆卸、合并装配、一景多用的“七巧布景”。这样一改,演出《沙家浜》、《红灯记》的全部设备,剧团自己用十四辆手推车,就可以全部推着走了。他们坚持自搞运输、自理生活、自搭舞台,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了演出质量,很受工农兵群众欢迎。
湖北省麻城县东路花鼓剧团,把布景、道具,“大改小,死改活,硬改软”,轻装简队,全团一人一条扁担,自搞运输,送戏上山。几年来跑遍了全县广大社队,被群众誉为“扁担剧团”。
在川鄂交界的大巴山区的巴东县文工团,全团四十四人,四十二个背篓,自己背起行李、服装,灯具、道具,爬山越涧,长年出没于崇山峻岭之中。贫下中农热情地赞扬他们说:“背篓剧团为人民,革命精神革命人,翻山越岭来送戏,时刻想着工农兵!”
今天,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热潮中,广大革命文艺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他们决心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在文艺领域里加强对资产阶级的专政,作出新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