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小小农船送戏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6-03
第3版()
专栏:

小小农船送戏忙
两条农船,满载着琴音歌声,穿行在河湖港汊,活跃在江南水乡。这就是江苏省吴江县锡剧团的演出小分队。吴江县锡剧团是个六十多人的戏曲剧团,为了更好地送戏下乡,他们把剧团化整为零,分成两个小分队同时下乡。
小分队下乡,社员欢迎。吴江县有十几个公社,几十个大队,剧团下乡演出,顾了这儿顾不了那儿,难以满足广大社员群众的需要。有的社队长年累月看不上戏,群众去问县委:“我们县的剧团还存在不存在?”就是看到戏的公社也有意见,因为剧团人员多,布景重,公社接送道具,安排食宿,占劳力,费柴火,困难不少。群众说:“你们来了六十多,上台只有十四个,忙得我们团团转”。群众的批评,给大家敲起了警钟。经过反复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大家认识到:县剧团是面向县城,还是面向农村,这是关系到为谁演戏,为谁服务的大问题。思想明确了,办法也有了。他们根据农村社队分散的特点,把剧团化整为零,分队下乡。小分队队伍小,装备轻便,两条农船就能连人带物都运走,便于深入社队,既减轻了社员的负担,又增加了演出场次,扩大了宣传阵地。干部社员高兴地说:“队伍小,决心大,送戏上门,我们欢迎。”
为了使小分队既能演小戏,又能演大戏,在演出质量上也能得到保证,这个剧团大力提倡“一专多能”,要求每个同志努力做到精通本行,兼顾别行。这个倡议,得到了演职人员的热烈响应,团里掀起了为革命练功的热潮。他们演到哪里,练到哪里。现在大部分同志已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一分队应贫下中农要求,排演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全剧。他们只有二十一个演员,演出全场的确有困难,但大家一致表示“贫下中农需要,我们就要办到”。他们努力实行“一专多能”、“一员多用”,终于演出了《沙家浜》全剧,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好评。
小分队下乡以来,培养了一批新生力量。过去在城里演戏,青年演员当配角,上台甚至连口也不用开,这样锻炼机会少,业务提高就慢。小分队下乡后,人少角色多,个个都是顶梁柱。新老演员互帮互学,不少青年演员担任了主要角色,在演出实践中迅速成长。许多老演员高兴地说:“过去怕后继无人,现在通过小分队下乡,锻炼了青年,后继有人了!”
实践证明:剧团下乡,决心要大,队伍要小,轻装简具,一专多能,这对于用革命文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湖北省光化县豫剧团的演员拉着板车下乡演出。
新华社记者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