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我国铸造工业中的一个创举——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创造性地试制成功“七○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8-02
第2版()
专栏:

我国铸造工业中的一个创举
——记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创造性地试制成功“七○砂”
“七○砂”的试制成功,是我国铸造工业中的一个创举。
多年以来,铸造工业所用的造型材料,一直是石英砂。石英砂里二氧化矽的含量很高,是铸造工人得矽肺病的主要原因。
毛主席、党中央十分关怀工人的身体健康,对根除矽肺病非常重视,一再指示有关部门加速研究防止矽肺病的办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有关科研人员,也曾对这个问题作过探讨。但是,在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他们脱离生产实践,脱离广大工人群众,尽管翻阅了大量国内外资料,得出的都是一条结论:造型用的石英砂中,二氧化矽的含量愈高愈好,不能混入其他碱性物质,否则将引起铸件报废。因此,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矽尘的危害,但终究未能冲破这一“禁区”。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铸造部门的广大职工,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一九七○年以来,对铸造生产中使用石英砂的旧工艺进行了彻底变革,创造性地试验成功用“七○砂”代替石英砂,从而彻底铲除了铸造工人患矽肺病的根源,闯出了我国铸造用砂的新路。
一九七○年,戚墅堰机车车辆厂副总工程师王道年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教导,走出了研究所的大门,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十多年的铸钢车间。在生产实践中,他再一次亲眼目睹了矽尘威胁工人身体健康的情景,亲耳听到了广大工人群众改变生产条件的要求,唤起了他胸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下定决心:要彻底革石英砂的命。他和广大工人一起向旧工艺挑战,决心冲破洋框框、书本本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来!
能不能革掉石英砂,还要靠实践。王道年和班组的工人老师傅,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的教导,认真总结了几十年来生产实践中的点滴经验,积极探讨造型材料革新的途径。在讨论中,王道年谈到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浇好铸件以后,发现用的砂并不是石英砂,但铸件却是好的。这件事对大家启发很大,它说明,石英砂并不是不可代替的。大家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心试验“七○砂”。他们把这一想法向党委作了汇报,厂党委非常重视,从人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这一试验。车间党总支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指示,迅速组成了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试验小组。一场在铸造工业中,用“七○砂”代替石英砂的科学实验开始了。
实践证明,实行三结合是搞好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唯一正确道路。
工厂各级党的组织坚持抓方向、抓路线,热情支持、积极参加这一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是“七○砂”试验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七○砂”的试验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试验一开始,就有个别人抱着怀疑的态度,在一旁放冷风说:“这种事情在国内外的书本、杂志上连影子都没有看到过,能行吗?”经过几十次试验,还没有浇出合格的铸件之后,他们又说:“这是瞎子点灯白费蜡。”车间党总支带领三结合试验小组,发动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了“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等修正主义黑货。大家一致表示:“外国资产阶级有的,中国工人阶级要有,外国资产阶级没有的,我们中国工人阶级也要创出来。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有党的领导,有群众的支持,‘七○砂’一定能试验成功,矽肺病一定能根除!”车间的领导同志说:“为工人阶级利益,你们要大胆地试验,这笔学费就是要付。”他们亲自参加试验,和大家一起搞原料,一起筛砂,一起讨论分析……。领导带头干,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七○砂”的试验,不仅仅是换一种造型材料,影响所及,整个铸钢系统几十道工序都要相应变革。没有一个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没有广大工人发挥积极作用,试验是不可能成功的。在“七○砂”整个试验过程中,从厂党委到车间党总支,始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放手发动群众,得到了全车间广大工人的支持。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成了车间每个工人的自觉行动。矽尘的危害,工人感受最深,革新的愿望最迫切,遇到困难,立场最坚定,态度最鲜明,毫不动摇,勇往直前。有一次,准备用“七○砂”做一个十八吨重的铸钢件泥芯,有人说:“试验小零件即使失败,损失还比较小,这十八吨的铸件万一出了毛病,风险可就大了。”但是,工人同志们一致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革命,就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里干。”他们说干就干,战略上藐视困难,战术上重视困难,终于浇出了质量良好、容易清砂的大铸件。
进行科学实验,还必须重视发挥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七○砂”进行试验以来,大家一方面遵照实践第一的观点,做大量的、具体的、生产性的工作;一方面又要把实践中积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摸清客观规律性的东西,达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如何解决“七○砂”的保存性问题,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办法;但是一时弄不清它的理论根据是什么。后来,一位搞化学分析的技术员,通过化验分析,得出了答案,进而又找到了解决保存性问题新的简便途径。这样,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知识和生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尝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甜头。
搞“七○砂”试验,是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因此既要有决心,有干劲,又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七○砂”的试验是因陋就简,靠土法上马的,在没有现成设备的情况下,试验小组的同志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投资少、收效快的成果。
参加试验工作的同志们,学习大庆工人阶级“三老”“四严”的精神,对试验一丝不苟,凡不符合要求的就一定“推倒重来”。在近两年的时间内,他们经过了四百多次试验,从一公斤重的小铸件,试到几百公斤、几吨、几十吨重的铸件,共浇铸了上千吨的钢铸件。他们从大量的比较、分析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七○砂”的性能、原料的配方和造型工艺的规律,保证了“七○砂”的试验成功。
“七○砂”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它一出现,立即得到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热情支持。有关部门随即对“七○砂”进行了科学测定和研究工作,证明“七○砂”含二氧化矽仅百分之二左右,铸造行业使用“七○砂”,完全可以彻底消除矽肺病。
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四年来,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多个兄弟厂矿推广使用了“七○砂”。工人们心情十分激动,他们把“七○砂”称为“幸福砂”。有关领导也着重指出:进一步推广“七○砂”是对待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的态度问题,是有没有阶级感情的问题,也是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事关路线的大问题。推广“七○砂”不仅是一般的工艺改革问题,而是关系到广大铸造工人的健康,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现在,一种可以根除矽肺病,能够就地取材,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的新型铸造材料“七○砂”,已经在全国开花结果,它在我国铸造工业史上写下了可喜的一页。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