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活跃在农村的群众性文艺评论——黑龙江安达县文化公社奶牛场大队一队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01
第4版()
专栏:

活跃在农村的群众性文艺评论
——黑龙江安达县文化公社奶牛场大队一队的调查
安达县文化公社奶牛场大队一队是个三十七户人家、二百一十四口人的生产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这里说黑书、唱黑戏,曾经泛滥一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队里的贫下中农耳闻目睹文艺战线激烈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现实和封、资、修文艺对人们的毒害,认识到必须开展革命的文艺活动,用革命文艺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书评领导小组,建立了一支文艺评论骨干队伍。现在,这个队的文艺评论骨干发展到三十人。参加评论的有队干部、老贫农、青年、妇女和儿童,有识字的,也有不识字的。有孩子拖累的黄秀芝,过去别说参加文艺评论,就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也有困难。后来,她爱人给她念小说《艳阳天》,这一下可把她吸引住了,和焦二菊比,她觉得自己差得远了。从此以后,她积极参加队里劳动,并热情地参加书评活动。几年来,这个队以新书介绍的形式向社员们推荐的中、长篇小说有四十五部,在队里书评专栏上发表专题评论的就有十六部。现在人们初步养成了“看完就评,听完就议”的好习惯。“学马列掌握武器铲锄毒草”,“搞评论发动群众浇灌香花”——张贴在书评专栏两边的这副对联,是奶牛场一队干部和社员运用革命理论指导文艺评论的生动写照。
现在,奶牛场一队的社员群众下地劳动时,总有人背上书包,里面装着小说、诗歌、“小人书”等,歇息时一人一本,边看边议。在队里,人们经常看到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在一起,听人作新书辅导,有时是儿童书评专场,甚至家庭、院落也经常三、五个人坐在一起评书。这个队还举办了一个“小说连续节目”,每到晚上,下了工的社员、年过半百的老人、怀抱孩子的妇女,连一些学龄前的儿童也都来了,把政治夜校挤得满满登登。每次听完小说,他们就展开评论。社员们高兴地说:“这个法子真好,学谁恨谁看得清,香花毒草辨得明,一本书变成了百本书。”
文艺评论开拓了人们的眼界。由评论现代文学,发展到评论古典文学。评论古典小说《红楼梦》时,队里由九名骨干组成了评红小组,他们中少的看了一遍,多的看了五遍,紧密配合阶级斗争的实际,写出了三十二篇评论文章。以后,又由评论中国作品扩大到评论世界文学作品。现在他们除了评书,还搞起了戏评、影评、画评。他们还评论本队业余作者写的文艺作品。文艺评论推动了本队的业余文艺创作活动。
《人民日报》发表了《开展对〈水浒〉的评论》的社论以后,奶牛场一队的干部和群众积极地投入评论《水浒》的斗争,他们笔写、口议,用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对《水浒》的评论,揭露这本书宣扬投降主义路线的本质,从而认清投降派宋江的真面目。
奶牛场一队群众性的文艺评论活动之所以能开展起来,坚持下去,关键在于他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毛主席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界的主要的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一队的干部和社员理解到,不掌握文艺批评的武器,香花毒草就分辨不清,革命文化就不能很好地为贫下中农所利用。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把文艺评论掌握在贫下中农的手中,使它成为荡涤封、资、修旧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力武器。一队的文艺评论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特别是在每次重大的政治斗争中,都起到了“枪”和“炮”的作用。批林批孔运动中,干部、社员对浸透孔孟之道毒汁的一些坏书、坏戏、坏故事展开了深入的批判,戳穿了林彪一伙利用旧文艺宣传孔孟之道,腐蚀、毒害人们的灵魂,妄图开历史倒车的险恶目的。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系列论述,热情地评论了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中、长篇小说《红雨》、《征途》等,狠批林彪诬蔑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滔天罪行。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群众运动中,他们又运用革命理论,专题剖析了长篇小说《金光大道》中张金发和谷新民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重要指示的理解。
在奶牛场一队,文艺评论和思想评论是密切结合着进行的。前年秋天,这个队有个干部主张把剩余的谷草高价出卖。听到这个消息后,社员们立即贴出了一张《大车往哪赶》的大字报。在这张大字报前,文艺评论骨干给大家讲评了《艳阳天》中萧长春拦车的故事,群众听了都点头称赞,那位干部对照萧长春的英雄事迹,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放弃了原来的打算。麦子丰收了,针对个别社员不愿把好麦子卖给国家的思想,队里就组织对现代革命京剧《龙江颂》的评论。通过评论,社员们纷纷表示,人家龙江大队保九万,舍三千,受了那么大水灾,秋后还给国家交好粮,咱那能尽拨拉自己的小算盘。过后,他们把留下的上等余粮卖给了国家。社员们常说:咱们开展文艺评论,要评论书中人,联系队里事,让文艺评论成为咱们进行两条道路斗争、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好助手。
群众性文艺评论活动的开展,使一队干部、社员对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更加热爱,他们自觉地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英雄,把文艺评论变成群众自我教育的好形式。现在,全队干部、社员每人面前都有一面镜子,党员和干部学江水英、萧长春,共青团员学阿莲、周丽萍,民兵学李海霞,妇女学焦二菊,饲养员学马老四,车把式学张万山,连孩子们心里都装着小英雄潘冬子。在革命文艺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鼓舞下,人们努力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世界观,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现在,这个文化大革命前还是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的“老爷子”队,已经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老队长还当选为省劳动模范。不论是粮食征购,还是交售生猪、鲜蛋等工作,这个队样样都走在前边。每当谈起这些变化,人们总是感慨万千,一些老贫农想起文化大革命前这里封、资、修旧文化泛滥,一些人的心思归拢不到社会主义大道上来,曾很担心,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他们说,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我们要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时刻运用革命文艺占领社会主义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中共安达县委宣传部
安达县革委会文化科
绥化地区文化局 联合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