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在斗争中坚持五·七干校的正确方向——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1-03
第1版()
专栏:

在斗争中坚持五·七干校的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调查
七年前,在《五·七指示》的光辉照耀下,五·七干校这个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刚刚诞生,毛主席发出了伟大的号召:“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为五·七干校指明了方向。各地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中,深入研究进一步办好五·七干校的时候,我们向大家介绍一所办得较好的五·七干校——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
这所学校是一九六九年初创建的。六年多来,在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办公厅党委的直接领导下,这个学校的党委,带领广大五·七战士,坚持在下放劳动中重新学习,取得思想、生产和体质三丰收,已有一千八百人经过学习、锻炼,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培养教育干部方面做出了成绩,为办好五·七干校提供了经验。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从创建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不移地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作为办校的指针,不断加深理解,认真贯彻落实。他们紧密联系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实际,围绕着办不办五·七学校和如何办好学校的问题,多次在全校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批判,分清两条根本对立的干部教育路线,把坚持办好五·七学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当错误倾向潮水般涌来时,他们能够顶住,敢于反对违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错误潮流,排除干扰,坚持下去,使五·七学校在斗争中越办越好。
建校初期,五·七战士们在艰苦创业的实践中,进一步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抵制了“关门读书”和“劳动省心”两种错误倾向,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决心把五·七学校办成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干部学校。当林彪反党集团恶毒攻击干部进五·七干校“等于变相失业”,煽起瓦解五·七干校的“散伙风”时,中央办公厅党委及时做出了进一步办好五·七学校的决定,广大五·七战士同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打退了他们的猖狂进攻,五·七学校更加巩固。当学校根据中央办公厅党委的决定,即将转入轮训干部之际,又有人提出什么“要以读书为主,劳动能搞多少就搞多少”,甚至主张砍掉必不可少的劳动基地。这种错误论调,立即引起五·七战士们的警觉。大家重温毛主席的指示,再次展开深入的学习、讨论,批判了那种错误论调,坚持在下放劳动中重新学习。同志们指出:“五·七学校搞轮训,正是根据毛主席的‘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指示进行的。下放就要劳动,如果把劳动当成一种点缀,就失去了办五·七学校的意义。”
在批林批孔和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中,广大五·七战士认真研究总结几年来的斗争实践,认识到办校过程中的那些矛盾和斗争,深刻地反映了两条干部教育路线的根本对立。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干部教育路线办的五·七干校,它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三大差别日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五·七干校是在下放劳动中,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培养和教育干部的新型学校。这样的干部学校,既是教育单位,又是生产单位。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为指针,坚持“一面学习,一面生产”,为革命培养干部,为国家创造财富,是办好五·七干校的正确方向。

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指明了参加生产劳动对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因此,要不要坚持下放劳动,是关系到五·七干校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
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指示,把下放劳动作为学员重新学习的根本途径,引导大家立足于锻炼,着眼于促进世界观的改造,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每期学员入校,校党委首先组织大家深入学习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关于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一系列教导,进行艰苦创业的校史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干部下放劳动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大意义,同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主张劳心和劳力分离的剥削阶级传统观念作斗争。在五·七学校里,从春插、“双抢”到秋收,学员们认真参加水稻生产的全过程,象普通劳动群众那样苦干、实干,大搞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校党委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向学员提出思想锻炼的要求。象春寒时下水育秧,酷暑中抢收抢种,泥泞路上拉车送粪,暴风雨里防洪抢险等等,都是学员们锻炼的好机会。大家在战胜苦、累、脏、难、险的斗争实践中,磨练革命意志,转变思想作风,学习生产知识。
艰苦的生产劳动,战斗的集体生活,改变了一些同志不懂工、不懂农的状况,增强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限制了人们相互关系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有些领导干部,过去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有“官架子”,群众见了敬而远之。在下放劳动中,领导干部和大家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有了共同语言,和同志们也就亲而近之了。有个老干部,在抗战时期和群众同甘共苦,感情深挚。进城以后,由于长期“三脱离”,渐渐地滋长了官、暮、骄、娇四气。他到了五·七学校后,决心在下放劳动中把丢掉的革命光荣传统再恢复起来,不怕苦和累,担土修堤,挖渠平地,冒雨到七、八里外挑大粪,三伏天在带棚的卡车里装卸石灰,什么活都抢着干。通过刻苦锻炼,他又恢复了革命战争年代“吃小米、扛步枪”时的那种劲头,焕发了继续革命的朝气。他调到一个地区革委会担负领导工作后,经常深入实际,不到半年时间,跑遍了全地区十一个县,深入到二十多个生产队,和贫下中农谈心,进行社会调查,并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称赞。
在五·七干校,培养教育干部和搞好生产是相辅相成的。这个学校一向把搞好生产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建校之初,他们在当地党委和贫下中农的支持下,围垦了三千亩湖滩地,做到当年围垦,当年粮食自给有余。从第二年起,年年做到粮、油、肉、菜四自给。去年,他们生产的粮食,按中央办公厅机关和在校人员计算,平均每人七百斤。六年来总计生产粮食一千四百二十二万斤,食油十一万三千斤,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这样,不但促进了学员的锻炼、改造,为长期办校打下了物质基础,而且朝着国家管理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实际的一步,对于缩小三大差别,有着积极的意义。三
在下放劳动中,能不能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的实践经验证明:不但能够学习,而且可以学得更好。
培养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毛主席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这个学校认为,在五·七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更紧密地同路线斗争结合起来,同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结合起来,同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坚决反对那种“资本主义旧社会中最令人厌恶的特征,即理论与实践脱节”。
几年来,校党委注意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围绕各项政治运动和党的中心工作,采取“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方法,总结经验,交流体会,大搞群众性的学习运动。他们还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训练队干部和学习骨干。各个队和班组都建立了理论学习小组,在学习和批判中发挥了骨干、带头作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运动开展以来,五·七战士们在下放劳动的实践中,如饥似渴地读书,深入领会毛主席关于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的重要指示,破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对资产阶级专政的问题。学校还派出了调查组,深入农村社、队进行社会调查,及时向学员介绍调查的结果。在队和班组总结交流的基础上,半年多来全校已举办了四次学习心得交流会。目前,广大五·七战士正在开展对《水浒》的评论,利用这部反面教材,增强对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识别能力,促进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运动的深入开展。
学员们置身于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深切感到“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大家的学习热情随着斗争的发展而不断高涨。在这里,不是劳动影响了学习,相反地,正是丰富的斗争实践促进了理论学习运动的深入。除规定的学习时间外,大家用“挤”的办法,争取多看点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用“钻”的方法,求得深入的理解。为了弄通一个理论问题,有时在饭堂、田头和出工的路上,五·七战士们也在不停地进行着讨论。“双抢”期间的夜晚,尽管一天劳累再加上天热蚊虫咬,但学员们刻苦读书的劲头不减。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有一个队就是在“双抢”大忙期间,集体编写了一本十万多字的研究儒法斗争的材料。许多同志正是抓紧点滴的时间,学完规定的学习内容后,还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中的许多文章。
在斗争中学习,在实践中读书,能够直接检验主观和客观是否相符、理论和实践是否统一的问题,从而端正自己的认识。有个知识分子干部,过去多次学习革命导师关于缩小三大差别的论述,但由于思想感情还是旧的,总以为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就是把工农分子提高到知识分子的水平。因此,觉得缩小差别的问题与己无关。经过下放劳动,接近工农群众,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看到了自己和工农的差距,懂得了知识分子“应该向工人学习的地方,比工人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多得多”。他说:“只有这时候,我才理解了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的深刻含义。”他表示要一辈子坚持走五·七道路,做缩小三大差别的促进派。四
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是贯彻执行正确路线的重要保证,是限制资产阶级法权、抵制资产阶级生活作风侵蚀的有效措施。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把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作为干部下放劳动重新学习的重要课题,坚持艰苦奋斗的教育,坚持艰苦奋斗的实践。
刚建校的时候,校党委带领广大五·七战士,认真批判了那种向上伸手、依赖别人的错误思想,在荒凉的湖滩上围湖造田,艰苦创业。在建校过程中,他们坚持处处精打细算,为国家“节省每一个铜板”。几年来,五·七战士们边干边学,从备料、设计到施工,自己动手盖起了两万多平方米的校舍。仅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省投资三十多万元。当生产不断发展,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之后,他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建校初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去年,木工班六个人,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六百多平方米厂房的木工活。校部后勤组的同志,坚持自己装卸物资器材,去年他们承担的装卸量占全年总装卸量的一半。为了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这个学校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群众性的工具改革和农机研制工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学校工厂制造了各种农机具二百五十三台。目前,这个学校在耕耙运输、脱粒扬场、农田灌溉、稻米加工和饲料粉碎方面,已实现了机械化;在割稻、插秧方面,也实现了半机械化和部分机械化。自力更生结硕果,学校现有的财产,已相当于国家投资的三倍。
干部来到五·七学校,住的是集体宿舍,吃的是集体伙食,过着类似革命战争年代“官兵待遇平等”的生活。五·七战士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的伟大教导,以艰苦朴素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许多同志不放弃每个锻炼的机会,利用休息日争着帮厨、修路、打扫厕所,为同志们洗衣、理发、修鞋、补脸盆,从事各种公益劳动。
这种种艰苦奋斗的革命实践,有利于学员们学习、继承和发扬“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许多老干部都有这样的感受,进了五·七学校,好象又回到了当年的延安,继续革命的热情不禁油然而生。青年同志们说:“我们没有进过抗大,在五·七学校也可以学到延安精神。”
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五·七干校办起来不容易,坚持下去更不容易。要办好五·七干校,根本在路线,关键在领导。方向、路线对了,就要有干劲,有毅力,坚持下去。
这所学校党委的同志认为,他们在坚持长期办校的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和问题。他们表示:一定要遵照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加深对《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指示的理解,进一步贯彻落实,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有力工具,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中央办公厅五·七学校学大寨,建校当年就做到粮食自给有余,之后年年粮、油、肉、菜四自给。六年来,共生产粮食一千四百多万斤、食油十一万多斤,向国家提供余粮二百二十万斤。这是学员们在收摘瓜菜。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