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阅读
  • 0回复

青岛中纺各厂实行民主化管理 生产率超过解放前水平 降低成本节省原料共达四十亿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01
第1版()
专栏:

  青岛中纺各厂实行民主化管理
生产率超过解放前水平
降低成本节省原料共达四十亿元
【青岛讯】青岛市中纺各厂,七个月来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生产率且较解放前提高,成本因之降低。该公司在青设有纺织厂八处,三十六万纱锭,七千三百六十台织机,两万六千千瓦动力,并附有印染、机械、针织、梭管、化工各一厂,拥有职工两万一千余人。其规模仅次于上海中纺,纱锭占华东总数的十分之一,为山东轻工业之冠。过去在帝国主义掠夺和国民党反动派摧残下,员工生产情绪低落,原棉供应百分之七十仰赖外棉,至解放前基本上已处于半停顿状态。解放后,依靠全体员工的协助,一面进行接管,一面筹划复工;同时,贸易部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原棉供应问题,故解放一周后即迅速复工生产。各厂于解放之初,先后成立了工会筹委会和临时管委会,一面领导职工进行生产,同时通过上大课及轮训班的形式系统的进行职工教育,因而职工觉悟初步提高。继又开展生产检查运动,启发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思想,扭转了初期一度消沉的生产情绪。至九月间,各厂普遍正式成立工会,大批职工纷纷参加;工厂管委会亦于此期间先后建立,就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了生产竞赛,掀起红旗运动,各部产量逐渐上升。如纺部由初期每十小时每锭产纱○·四三六磅增为○·四九磅,一厂纺部由于改进了配棉法和机车排列,使三十二支纱每锭二十小时产量达○·六五磅,超过日寇统治时代○·六四磅的最高标准;织部则由解放前每台机十小时平均产布二五·八九至三二·八码增为四十一码。七个月来的生产总额,超过原来计划增产纱六六六一二·七五件,布三五八二九匹。
在生产运动中,由于各厂职工表现了高度的劳动热情,改进生产技术百余种,在降低成本节省原料上也创造了空前的新纪录。解放前一至五月份,该公司二十支纱平均每件用棉四一○·八二市斤,十二磅细布每匹平均用纱一一·一九磅;解放后六至十一月份每件纱平均用棉四○一·一九市斤,布每匹平均用纱一一·○九磅。纱的成本较解放前平均降低百分之一·七,布的成本也降低百分之○·七,两项共节省人民币四十余亿。由于贸易部门的多方努力,原棉供应得到解决,该厂开工率亦已超过解放前的纪录。至九月份,该公司即由初期的白日轮流开工改为开全工,纺部开工率较解放前一至五月开工率超过百分之五·七,织部亦有增加。
该公司对官僚资本统治制度的改革和建立新的合理的管理制度方面,由于掌握了稳步深入的方针,亦已获得成绩。首先是初步建立了民主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废除了过去上下隔膜互不信任的监视和巡视制;改变了警卫组织,增加了消防设施;在提高职工觉悟的基础上,废除了搜身制度;其他如部分不合理的工资制度的调整,人事制度的改变等,都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劳动热情。但该公司在生产中还表现了缺乏计划性,严重的浪费现象还未完全克服,官僚资本企业留下的腐败制度还未获得根本的改造。在一九五○年的生产任务中,要继续贯彻改革旧制度,实现经营企业化,管理民主化,开展生产节约反对浪费运动,提高成品质量,巩固产量,达到降低成本。为此,必须进一步依靠与发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