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人民电影事业猛进 本年内将制新片一百六十余部 为工农兵扩增放映队至七百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3-01
第3版()
专栏:

  人民电影事业猛进
本年内将制新片一百六十余部
为工农兵扩增放映队至七百个
【新华社北京二十七日电】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正以崭新的姿态飞跃地发展着。自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成立后,全国已建立了东北、北京、上海三个制片厂,五十八个新闻纪录片摄影队,拥有三千多名电影工作者;全国各大行政区也分别成立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影片经理公司和一百个电影放映队。去年一年内,共摄制成了八部新闻纪录片、六部故事片和三部翻译片。
远在一九三八年,中国人民电影事业即在延安创立,但当时只有一个由六、七个干部组成的摄影队。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中,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后陆续摄制了《南泥湾》等五部简短的纪录片,这些片子都是无声的。
一九四六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华北也有了一个电影队,中国的人民电影事业才渐渐初具规模。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九年,东北电影制片厂先后完成了十几部新闻纪录片和短片,包括各辑《民主东北》、《解放东北的最后战役》、《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等。这些作品都真实地纪录了东北人民英勇争取解放的史实,并在广大军民中起了极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在摄制中,摄影工作者们组成的战地摄影队,跟随着担任攻击的尖刀连、尖刀排前进,曾有摄影师张绍柯、王静安、杨阴萱等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壮烈牺牲。
东北全境解放和北京、天津、上海的相继解放,给中国人民电影事业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工作大大开展。一九四九年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北京中电三厂和上海接管的中电一、二厂、中国电影制片厂、实验电影工厂等先后被接管和改组成北京与上海两个电影制片厂。由于东北、华北老解放区一部分电影工作干部的参加,北京电影制片厂迅速地恢复了生产,接替了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新闻纪录片的任务。
一九四八年以前,中国人民电影的出品,都是新闻纪录片。一九四八年底,东北电影制片厂开始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摄制,这也是第一部描写作为新社会的主人翁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影片。《桥》放映后,立即受到广大的观众特别是工人的热烈欢迎,南京等地的工人发起向老梁(《桥》里主要的人物之一)学习的热潮,有三十七个工会向电影工作者和制片厂献旗。接着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四九年又完成了《回到自己队伍来》、《光芒万丈》、《中华女儿》、《白衣战士》、《无形的战线》等故事片,并即将完成的有《赵一曼》、《蒙古春光》等片。这些故事片都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工、农、兵为解放事业而献身的英勇战斗与无畏精神。一九四九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还翻译了三部苏联的故事片:《一个普通的战士》、《俄罗斯问题》和《大转变》,翻译技术极为成功。
一九四九年完成的新闻纪录片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淮海战役、太原解放》、《百万雄师下江南》、《第四野战军南征记》、《新中国的诞生》、《伟大的友谊》和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北平入城式》、《富饶东北》、《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共八部,超过原定生产计划两部。这些影片记录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的伟大的历史场面,在广大的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去年十一月起,北京电影制片厂又聘请了苏联电影名导演格拉西莫夫与瓦尔拉莫夫为首的苏联电影工作者参加工作,开始拍摄两部反映战争胜利与新中国建设的五彩纪录片。
在短短的时期中,中国人民电影事业已获得了上述飞跃的发展,成为新中国宣传教育的有力的武器。全国的解放和伟大和平建设的开始,为人民电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更大的任务。中国的人民电影工作者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的领导下正满怀着信心接受这光荣巨大的任务。一九五○年,电影局计划生产七倍于四九年的影片,计制作故事片二十六部、纪录片十七部、美术片一部、翻译片四十部,共八十四部;翻译苏联文教科学短片和摄制《新中国简报》共八十四号;发行方面,在六个经理公司的系统下,将普遍建立办事处与发行站,为了面向工、农、兵,建立与扩大工、农、兵中间的电影放映工作,在一九五○年底将使放映队由去年的一百个队增加到七百个队;同时将加强国外发行,现国外发行已开始扩展到苏联、东欧、东南亚及其他国家中去。
今后,中国的人民电影工作者将继续地改进自己的工作,更好地向苏联电影事业学习,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而使中国人民电影事业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