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新的人物 新的风貌——上海汽轮机厂工人大学毕业生回厂后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2-01
第3版()
专栏:工业学大庆

新的人物 新的风貌
——上海汽轮机厂工人大学毕业生回厂后的调查
遵照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教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上海汽轮机厂有九十一名工人,接受阶级的委托,在大学经过几年的学习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岗位,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他们路线斗争觉悟高,思想感情同工人贴得紧,技术革新中敢想、敢干、敢闯,是一支生气勃勃的抓革命促生产的力量。
工人大学毕业生回到生产实践中以后,继续把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作为自己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工人顾伯良是复旦大学首届毕业的工农兵学员,回厂以后继续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狠抓世界观的改造。他担任理论队伍学哲学小组的组长,积极组织大家学习革命理论,并且经常关心和参加学校的教育革命,热情支持开门办学。他还不辞劳苦地到学校去,主动反映工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关键问题,并对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受到教师和工人们的赞扬。
工人大学生坚持以无产阶级政治统帅业务,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满腔热情地为工人服务,改善了劳动条件。钢炉加料,历来要冒着高温,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把料送进炉门,工人们迫切要求改革,有的技术人员却缺乏改革热情。厂办工人大学毕业生朱金荣、王永新回到铸钢车间后,与工人一起画草图,订方案,找材料,搞试验,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造出一台自动加矿机,把加料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老工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看教育质量,首先要看思想和路线,工人大学生时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就是跟旧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一样!”
工人大学生从生产实践中来,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和技术工作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汽轮机车间转子装配组黄庆祥,是个有十多年实践经验的老工人,他在厂办工人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班组担任组长。过去,转子装叶片要靠人力转动,不仅费力,而且容易发生事故。黄庆祥运用在学校学到的涡轮杆原理,与工人一起调查研究,设计、制造了一台转子自动旋转台,既保证了安全,又提高了生产效率。他还与工人一道,创制了焊接隔板自动磨头、龙门架汽锤多用机,将安装叶片的工艺,由手工磨敲,改成机械操作,大大缩短了安装叶片的时间,使这个组一直出色地完成国家计划。木模车间文化大革命前,基本上靠手工操作,一、二百斤重的木料也要靠人工搬上跳板,堆到四、五米高。工人大学毕业生顾宗良回到车间后,带动群众,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部五吨行车,笨重的木料,轻轻一抓就能起来。现在,整个木模车间已基本上实现了“平板不用刨,榫眼不用凿,曲线铣床铣,堆料行车吊”,生产能力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工人大学生来自工人,毕业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与工人群众真正打成一片,热爱劳动,联系群众,能上能下,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共产党员王永林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清华大学进修班毕业的首届工人大学生,刚回厂时,有人劝他到科室去找个“象样”的办公桌,搞搞“象样”的技术工作。王永林说:“我是党和工人阶级培养的,决不能走修正主义的‘三脱离’的老路。”他是车间党支部委员,又是工段的领导干部,但他经常到最困难、最紧张的地方去劳动。一次,他在运零件时,眼角不慎被撞破,裂了一寸长的口子。第二天,他头上缠着纱布,又出现在车间里。王永林坚持参加生产劳动,哪里工作繁重,他就到那里去。老师傅喜欢和他拉家常,小青年愿意和他谈思想,大家称他是工人群众的贴心人。
无产阶级教育革命造就了一代新型大学生,他们又红又专,朝气蓬勃地战斗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大学毕业生,除原有的党员外,回厂后又有十三人入了党,有二十一人参加了工人理论队伍,他们在生产实践中,搞成了二十八项较大的技术革新,充分显示了教育革命的丰硕成果和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事实已经雄辩地证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道路无限宽广,广大工人大学生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必将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