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乘人之危与患难相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4-03
第5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述评

乘人之危与患难相助
埃苏条约的废除,象急风暴雨袭击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老爷们怒发冲冠,凶相毕露,先是指令其宣传机器狂吠嚎叫,攻击诬蔑埃及,最近又发表政府声明疯狂反扑。苏联新沙皇气急败坏地诬蔑埃及在阿拉伯世界“日益孤立”了,并叫嚷说它对埃及执行的是有“原则性的友好政策”。
然而,埃及人民在蒙受侵略战火浩劫的岁月中,在国内经济最困难的日子里,在决定国家命运的紧急关头,通过实践,逐步认清了谁是他们的真朋友,谁又是他们的假朋友。阿拉伯国家和埃及是患难与共的战友,而那个“天然盟友”却总是乘埃及之危,企图把埃及置于自己霸权主义的控制之下,前者仗义相助,后者口蜜腹剑,两相对照,何等鲜明!
谁都知道,新沙皇对十月中东战争,恨得要死,怕得要命,干尽了阻挠破坏的勾当。就在它破坏这场反侵略战争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同仇敌忾,团结对敌。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军民在北线战场,同埃及人民配合作战。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支援人员和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这些国家有的派部队,有的提供军火,有的动用“石油武器”,有的派遣医务人员,有的捐款,有的献血,形成了规模空前的阿拉伯团结对敌的斗争场面。这场斗争也是整个阿拉伯民族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叛卖阿拉伯事业的一次大示威。
在战争期间,埃及火急要求苏联给它补充一批武器。但是,这个“天然盟友”却提出买武器需付现汇的苛刻条件,进行刁难。埃及当时付不出这笔高达上亿美元的巨款。阿尔及利亚得悉后,替埃及向莫斯科付了这笔款。后来,以色列侵略军偷渡苏伊士运河插入埃及腹地,战争发展到一个重要关头,这时,苏联突然变了卦,卡断对埃及的武器供应。当埃及正在为得不到武器而着急的时候,有的阿拉伯国家一下子就送来了一百多辆坦克,解了埃及的燃眉之急。
十月战争以后,埃及为了补充在战争中消耗的武器,以便对付以色列可能发动的新的侵略,再次向苏联提出关于补充武器的要求,但又遭到拒绝。其后,埃及不得不作出武器来源多样化的决定。这一决定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大力支持。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埃及四国联合建立了阿拉伯军事工业化组织,来发展阿拉伯自己的军事工业。此外,科威特等阿拉伯产油国还出资帮助埃及从西欧国家购买武器。在一九七四年底举行的拉巴特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阿拉伯产油国还决定捐助二十多亿美元的巨款,帮助埃及等国加强国防力量。
在十月战争后,埃及经济十分困难。苏联不仅不帮助它克服,相反却落井下石,一再逼债,压埃及每年拿出数亿美元来还本付息。一九七五年,它还停止向埃及提供机器零件和原料,使埃及四分之一工厂停工。苏联企图从经济方面来压垮埃及,这一招又没有得逞,因为其它阿拉伯国家在这方面给予埃及以种种支援。它们有的提供财政援助,有的通过基金会提供贷款,有的通过联合企业参与埃及的经济建设。二月下旬,萨达特总统访问海湾地区六个阿拉伯国家时得到了这些国家几亿美元的援助。
历史事实无情地驳斥了苏修的谰言。苏修决不会甘心它在埃及的失败,它一定会疯狂反扑,但我们相信英勇的埃及人民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