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我是北大荒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5-04
第2版()
专栏:

我是北大荒人
在北国边疆,在北大荒黑黝黝的沃土上,撒下了党的好女儿陈越玖的骨灰。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壮丽诗篇。
无限热爱北大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念念不忘“我是北大荒人”的知识青年陈越玖,用她短促一生的英雄事迹,无情地鞭挞了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给战斗在反修防修斗争第一线的广大知识青年增添了力量,鼓舞着他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向前。
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北大荒雁窝岛上春意盎然。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红兴隆管理局所属的二十一团四营一连,人们在兴奋地谈论一份发往上海长征医院的电报。电文上写着:
“陈越玖同志,经四月二日支部大会通过,上级党委四月五日批准,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份电报还未发出,突然连队收到从上海拍来的一封电报:
“陈越玖同志于四月三日清晨六点四十分病逝……。”
消息象刀子一样刺痛了全连干部、贫下中农、知识青年的心。一个知识青年抢过电报说:“不,不会的!越玖不应该死,她不会死……”
一位贫农老饲养员两眼含着泪水说:“越玖呵,你……你怎么能死哪!俺贫下中农心疼啊……”
陈越玖是一九六九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这里的宁波知识青年。六年来,她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以拚命精神干革命,象一团火一样热爱祖国的边疆。直到临死,她还向党组织要求把骨灰运回来,撒在“北大荒”。这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用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的二十四岁的姑娘,坚持乡村干革命,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她的事迹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好教材,她是广大知识青年学习的好榜样。
象一团火一样热爱边疆一九六九年五月,陈越玖和她的战友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了黑龙江省美丽富饶的雁窝岛。这里肥沃的土地一望无垠,一台台拖拉机在田间轰鸣。她想到自己将在这广阔天地里参加边疆建设,感到有说不出的高兴。
陈越玖被分配去畜牧排养猪。有人看她刚从城市来,担心她干不了这工作。她却回答说:“张思德乐于为人民烧炭,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难道我就不能在边疆喂猪吗?”她和大家一起去装车送粪,学着贫下中农的样子,抄起铁锹就不松手,一直干得汗流满面。一个大粪块从车上滚了下来,她放下锹就用双手把粪块抱到车上。贫下中农见她这举动,赞扬说:“越玖这姑娘刚从城市来,这么不怕脏,有出息!”
有一次,陈越玖和老贫农饲养员李瑞全一起去挑猪食。她快步走在前面,不小心把一些猪食洒了出来,她没在意,等放下扁担时,才发现老李正蹲在那里把洒的猪食用手仔细地捧进桶里。顿时她脸上火辣辣的,感到自己的思想与贫下中农有很大差距。她在总结接受再教育的体会时说:“和工农结合,决不能满足贫下中农干啥我干啥,要和贫下中农在思想上见面,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做到的。”
打这以后,陈越玖更自觉地学习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努力改造世界观,在来边疆一周年的日子里,她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一年的战斗生活,使陈越玖深深爱上了边疆,爱上了这里的贫下中农。老饲养员温大爷,独自住在马棚的一间小屋里,越玖经常去帮他收拾屋子,糊顶棚,洗衣拆被,缝缝补补。饲养员刘桂英的爱人冬天上山伐木,越玖顶风冒雪,坚持为她家挑水,一直挑了四个月。人们说:“越玖爱边疆就象一团火。”
陈越玖是连队团支部委员,四营团工委委员。连队开展批林整风时,她带头批判林彪“变相劳改”的谬论。社会上一小撮阶级敌人煽动青年返城,陈越玖在连队第一个贴出大字报,对返城风进行批判。她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指引的金光大道,任何人想要阻止是绝对办不到的。我们共青团员热爱边疆,要带动广大知识青年争取坚持乡村的胜利。”同宿舍的上海知识青年曹丽萍、汪曼君来边疆时只有十七岁,陈越玖热情地关心她们,帮助担水、劈柴、烧炕,还经常给她俩洗衣服,做被子。小曹、小汪普通话说不好,别人说话有时听不懂,对学习有影响。陈越玖就一句一句教她俩说普通话,开会时当“翻译”。在陈越玖的帮助下,小曹、小汪都有了很大进步。
知识青年张永良干工作有时情绪忽高忽低,连队分配他烧酒,他干得很起劲,后来调他去喂猪,他认为这活又脏又臭,没出息。有一次一桶猪食被猪碰翻了,溅了他一身。他气得把扁担一甩,跳出猪圈不干了。陈越玖耐心地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为人民服务》,给他讲述老饲养员们十几年如一日为革命养猪的动人事迹。鼓励他说:“革命工作千件万件,每一件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知识青年刚从学校出来,更要在艰苦的工作中磨练自己。”张永良对养猪工作有了认识,又拿起了挑猪食的扁担。
一个初秋的雨夜,张永良在产仔房值夜班,由于白天贪玩,没有休息好,夜里在炉旁睡过去了。陈越玖路过时见这情景,便不声不响地留下来替他照看小猪。等张永良醒来时,天已经放亮。他赶忙去察看小猪,发现一窝窝小猪欢蹦乱跳;他要去打扫卫生,只见到处都扫得干干净净。当他看到陈越玖穿着一身弄脏了的衣服站在产仔房里时,才明白了一切,心里感到很羞愧。陈越玖亲切而严肃地对他进行教育,张永良开始对养猪工作用心了,每天夜晚总要跑到圈里去看看。陈越玖又给他送来科学养猪的书,张永良一边饲养,一边联系实际学习书本知识,感到养猪工作大有学问,越发爱上了这一行。
“不 听 邪 的 姑 娘”
陈越玖常说:“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了更好的斗争。”“从城市来到北大荒,仅仅是与工农相结合的起点,要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必须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刻苦改造世界观。”她在边疆日记的第一页上,把革命导师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平时,她口袋里总是揣着书和报纸,遇上休息时间,就坐下来学习。她为自己安排了一个学习计划,持之以恒,天天坚持。六年来,她联系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实际,读完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和《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国家与革命》、《自然辩证法》等马列著作,并写下十几万字的日记和读书笔记。
革命理论在陈越玖身上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她深刻地理解了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重大意义,勇往直前地向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痕迹进行不停顿的斗争。她在批判林彪鼓吹的“变相劳改”谬论时指出,林彪就是企图利用人们头脑里的旧传统观念,来扼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向无产阶级争夺接班人。我们就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清除旧观念,用一辈子务农的决心和行动,用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来为劳动翻案,为劳动人民翻案。
一九七○年六月,党支部决定让陈越玖担任畜牧卫生员工作。贫下中农听说后认为党支部有“眼力”,选了一个贫下中农可心的人。可也有人讥笑她,说从来没听说过姑娘当兽医的。有人觉得连里几百头猪,几十匹马,还有一大群牛,交给一个女孩子能行吗?
陈越玖想,这些议论,说穿了就是轻视妇女,是男尊女卑的孔孟之道在一些人头脑里作怪,要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敢于冲破旧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对伙伴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边疆建设需要我当畜牧卫生员,我就要担起这副担子,决不能让旧思想压倒!”老贫农李瑞全看她决心大,高兴地说:“青年人就要有这个志气,咱贫下中农信得过你,大胆干吧!”
陈越玖没有辜负贫下中农的信任。她第一次去给病马打针,由于缺少经验被马踢倒在地,她忍着痛站起来又扎第二针。她去学阉猪,有人就说这是“下贱活”,劝她说:“你是个姑娘,快别学这个了,多不好看哪!”陈越玖坚决批判旧思想,拿起刀子认真地向兽医请教。经过刻苦学习,后来她两分钟就能阉一只小猪,干的很利落。有的牲畜、家禽病死了,她仔细进行解剖,对照书本学习病理。给病马进行直肠检查,要将整个手臂伸进马的肛门,有的小伙子见了也常常打怵,她却把袖子一撸,就在老兽医指导下大胆实践。提起这些事,人们都说她是个“不听邪的姑娘”。
这些年来,陈越玖就是靠了这种革命精神,大胆实践,苦学苦练,掌握了猪、马、牛三大牲畜和一些家禽三十多种疾病的防治方法,并学会使用针灸和中草药,成为全团优秀的畜牧卫生员。
那是一个隆冬的夜晚,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陈越玖刚从政治夜校回到宿舍,听说大黑马得了急病,便转身向马厩奔去。经过仔细检查,大黑马患的是
“结症”。陈越玖先用手把大黑马直肠里的虚粪掏出来,接着又给它灌下泻药。当天深夜,她又决定出去遛马,顺便到营兽医所再检查检查。值班饲养员刘景芳拦住她说:“那哪行!到营部有四里多路,黑灯瞎火的,野外又有狼,等我喂完牲口咱俩一起去吧。”“我不怕,早去遛遛,大黑马能好得快些。”陈越玖说着,便牵马走了出去,顿时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陈越玖是畜牧卫生员,又象饲养员。她常常告诫自己:“不能拿起注射器,就丢了放猪鞭”。她每天除了给牲畜家禽治病外,不是操起扁担去挑食,就是拿起铁锹去清猪圈。喂牲畜每天需要三百多桶水,她常常是站在井台上抱着辘轳不放,一气就摇六十多桶。一年四季,饲养员身上有多少牲畜粪尿,她身上就有多少。贫下中农亲切地称她是“赤脚兽医”。
一些头脑中还存在着等级观念的人,不理解她的行动,说她是“不务正业”。陈越玖在黑板报上写了一篇题为《从“赤脚”二字所想到的》小评论,满怀激情地歌颂赤脚兽医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批判轻视体力劳动的陈腐观念,表示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缩小由分工带来的差别。
一九七四年初春,冬产仔猪分群后,剩下三十六头小癞猪。陈越玖主动承担了饲养这群癞猪的任务。她把小癞猪单独圈起来,一边治疗,一边精心饲养。为了不耽误给其它牲畜防病治病,她经常早起晚睡,没黑没白地干。她发现小癞猪不愿吃大锅里的普通饲料,就单为它们煮饲料,加上甜菜、食盐和石粉。有的小癞猪食欲还是不好,她又虚心去向有经验的老饲养员请教,在饲料里再掺上一些香喷喷的豆饼,小癞猪终于抢着吃食了。两个月过去,小癞猪一个个长得滚瓜溜圆。
陈越玖同旧观念作斗争,毫不讲情面。一次,连里兽医利用职权把公家的好猪当成癞猪卖给一个熟人,并且从中渔利。她知道后,立即和团小组的青年一起写大字报,揭露和批判这种不正之风。有人劝她说:“你们是同行,这样不讲情面,以后咋在一起工作。”她说:“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就是不能讲情面。”在大家帮助下,这个兽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检查了自己的错误。
一九七三年七月,大专院校招生的通知传到连队,贫下中农一致推荐陈越玖去上大学。在报考登记表志愿栏里,她填了一个实行社来社去的省国营农场总局自己办的农垦大学的名字。后来,由于这个学校畜牧系名额有限,她被分配去报考一所毕业后属于全省分配工作的畜牧学校。这时,她毅然收回了报考申请,对贫下中农说:“农村也是大学,我还是在这个大学校学习吧!”有人替她惋惜,说她真傻,上学多好,毕业后工资可以增加,又可以成为正式干部。陈越玖坚定地说:“我读书是为了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更好地建设边疆,绝不是为了多挣几个钱和改变我的地位。要说这是傻,我甘当一辈子这样的傻子。”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
雁窝岛,十几年前还是一个荆棘丛生、荒无人烟的地方。一九五八年,解放军一批转业官兵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这里,披荆斩棘,把千古荒原开成了万亩良田,有的老垦荒战士还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连党支部经常向青年们进行传统教育,陈越玖也经常来到烈士墓前,学习革命前辈在开发边疆斗争中那种拚命精神。她在日记中写道:“今日的雁窝岛,渗透着烈士们的鲜血。英雄没走完的道路我们走,英雄未完成的业绩我们创,在建设边疆的征途上,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
一九七四年春天,批林批孔斗争把雁窝岛上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向新的高潮。一连指战员响亮地提出:抓路线,促大干,誓夺粮豆双超《纲要》。就在这时,陈越玖得了腹痛病。但连队火红的形势,使她心潮澎湃,她没有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照样坚持工作。
一天,一连指战员决定把田间一个二十多亩大的水泡子填平,为高产稳产创造条件。陈越玖跟一个棒小伙子抬着一大筐土,一路小跑,满头冒汗。小碗口粗的木杠子压断了,她换了一根接着干。人们哪里知道,这时病魔正在偷偷地向她袭来!
到了夏天,陈越玖腹痛的次数多起来,病情越来越严重。这时,她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九七四年七月二十四日,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当领导和同志们发现了陈越玖的病情,催她到团部医院去检查时,她惦记工作,八十多里的路程,上午去,下午就赶回来。大家关心她,经常抢下她手里的工具。连队领导让炊事班给她做可口的病号饭,要她注意休息和治疗。可是,陈越玖怎么能闲得住呢?她对领导和同志们说:“老一辈垦荒战士为开垦这块土地舍身忘死,我有点病算个啥,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嘛!”
秋收开始了。大豆摇铃,玉米金黄。陈越玖望着那一派丰收景象,心里充满了喜悦。十月三日,天刚蒙蒙亮,陈越玖便起床穿好衣服,拿起镰刀准备下地劳动。同宿舍的伙伴知道她昨晚腹痛一夜没睡好,便堵在门口说:“你可不能下地了,在家好好歇着吧!”陈越玖急切地说:“不去不行,劳动的欢乐可以减轻病痛对我的折磨呀!”
大豆地里,陈越玖一弯腰就割出去好远。她越割越快,不一会儿就冲到全排的最前面。突然,一阵剧烈的腹痛,使她难以忍受。后面的同志赶上来一看,只见她蹲在那里,用镰刀柄紧紧地顶住腹部。她见大家围着自己,便忍痛站起来说:“别管我,秋收要紧,你们快朝前割吧!”战友们夺下她手里的镰刀,说啥也不让她再割了。
几天后,连队开始收玉米,陈越玖又出现在上工的人群里。大伙劝她回去,她说:“难中只有斗,才能意志坚,病这东西欺软怕硬,顶一顶就过去了。”劳动了一会,人们又发现她腹痛发作了,趴在割倒的玉米秸上,汗水顺着发梢直往下淌。大家赶紧把她搀起来送回去。可过了一会,倔强的陈越玖又出现在甜菜地里,正在那里敲打甜菜疙瘩上的泥块呢!
十月下旬的一天,陈越玖被领导和同志们硬留在家里休息。她在床上怎么也躺不住,又来到畜牧场上帮助几个家属备料。大伙劝不过她,只好让她帮着撑撑口袋。谁知刚装好一袋,她又争着背起麻袋来。从饲料间到发酵间有三十多米远,她背着麻袋迈着坚定的步子向前走着。这个时期的陈越玖,因为腹痛,一天只能喝下半碗稀粥。她背着一麻袋饲料,好象攀登高山一样。她的力量从哪里来?后来,人们在整理她遗物的时候,发现她在日记中写着这样一句话:“学习胡业桃,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豁出命来干!”是英雄的革命精神给了她战胜病痛的毅力,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大目标,给了她无穷的力量!陈越玖背完了一袋饲料,又抢着背起了一袋。可是,她刚走几步,突然身子一晃,麻袋从背上滑了下来。大家一拥而上扶住她,含着眼泪呼唤她的名字……。
连队党支部和在连队蹲点的团首长,十分关心陈越玖的病情,见她长期治疗不愈,又总带病坚持劳动,便强令她停止一切工作,立即回家乡休养,到大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这个倔强的姑娘,在病痛中没有
“哼”过一声,这时在停止工作的命令面前,却止不住流下了热泪。
十月三十一日,陈越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连队。临行前,她紧握着战友们的手说:“我很快就会回来,我一定要回来!”
“我 是 北 大 荒 人”
陈越玖从边疆回到了江南,同疾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那五个多月里,她以自己的行动,显示了一代革命知识青年的崭新风貌。
去年一月初,陈越玖从宁波转到上海。在医院门诊室里,医生仔细对她进行了全面检查,最后在入院通知单上写下这样一个冷酷的事实:“乙状结肠癌后期,广泛扩散。”
癌症没有吓倒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的革命战士。在医院里,陈越玖没有气馁,没有悲伤。一次,有个病友问她得了什么病,她直言不讳地回答:“肠癌!”那人吃了一惊,她却笑着说:“癌症没有什么可怕,我还要回北大荒呢!”
医生给陈越玖作了第一次大手术,切除了三个拳头大的肿瘤。当医生知道她是来自北大荒的军垦战士,刚刚离开农业劳动岗位时,都十分敬佩地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坚强的姑娘!”
陈越玖病重的消息传到边疆,一连党支部立即派出共产党员、团支部副书记吴凤英专程赶往上海探望,随后又派出陈越玖的战友去专门对她进行护理。二十一团党委派出一名负责同志前去上海向陈越玖及其家长表示深切的慰问。党组织的关怀,使陈越玖心情十分激动,也使她更加怀念哺育她成长的祖国边疆。      
陈越玖手术后的第六天,吴凤英从北大荒来到医院。看到战友的到来,陈越玖忘记了腹部的伤口,欠起身来连声喊道:“小吴!小吴!”她象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紧紧握着吴凤英的双手,问道:“小吴,可把你盼来了!快告诉我,连里路线教育搞得怎么样?那场早雪对秋收影响大不大?养猪班的秋产仔成活率高不高?……”这一连串的问话,使吴凤英双眼湿润了,一路上准备好的安慰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当陈越玖听说连队实现了粮豆双超《纲要》,养猪也上了《纲要》的时候,心情非常高兴。可过了一会儿,她又不安地对吴凤英说:“雪中抢粮多艰苦啊,我却在那个时候离开了连队……。”
陈越玖的伤口拆线了,她当天就要下床锻炼,并对吴凤英说:“我要争取尽快恢复,咱们好早一点回北大荒。”
陈越玖的食欲仍然不好,吃不下饭,但她坚持着硬吃下去。
一九七五年二月十六日,她花了两天时间给连队党支部写了一封充满激情的信:“连首长,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远离连队的战士陈越玖,在癌症面前已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肉体上经受着痛苦,但我怀念着连队的生活……。”
病魔是无情的。当陈越玖已经行走自由,每顿能吃下一碗米饭的时候,体内残存的癌细胞又扩散了,并且出现了腹水。医生为了抢救她的生命,决定给她作第二次手术。医院征求她的意见时,她问道:“动了手术,我还能回北大荒吗?”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这姑娘病到这种程度,还想回北大荒,真是坚持乡村无二心啊!
手术和药物未能制止癌细胞的扩散,陈越玖年轻的生命危险了。可她对边疆、对同志那火一般的感情,却仍然是那样的炽热!她痴情地对来探望她的同志们说:“把我带回去吧,我要看看连队,看看同志们。”
一次,又一批战友去看望她,她深情地说:“我们几个同学同窗十一年,北大荒的六年最有意义。我们本来是要一起去闯的,现在我不行了,你们要闯下去,闯到底!”她知道自己不行了,便偷偷地把输液的针管拔下,对医生说:“别浪费了,把这些药省下吧!”她把自己置之度外,却仍旧怀念着在反修斗争第一线的战友。她要求把自己六年边疆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政治和业务书籍,分送给需要的同志们,作为她对坚持乡村的战友们的最后一片心意。
她见妈妈很难过,便安慰说:“人总是要死的。我虽然还年轻,别的不遗憾,就是同工农结合的路只走了六年,离毛主席的期望太远了。”
一天下午,回沪探家的张永良来到了医院。这时,陈越玖已几天滴水不进,全靠药物在维持生命。她听说张永良来了,吃力地睁开双眼,用微弱的声音喊道:“张永良!张永良!”张永良强忍着悲痛,轻轻坐在她的床边。她多么想再跟张永良谈谈心啊!可她却没有说话的力气了。沉默了一阵,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对张永良断断续续地说:“你快……归队了吧!你回去……一定要……好好干,同工农结合的路……要走到底。”张永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热泪夺眶而出。陈越玖用生命最后迸发出来的火花,点燃了一支巨大的火炬,这火炬在熊熊地燃烧,光华满天,照耀着祖国边疆的大地,激励着千千万万知识青年的心!
四月二日,陈越玖病情急剧恶化,呼吸急促起来,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对党提出了唯一的要求,向日夜守护在身旁的战友曹丽萍说:“转告……党组织,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去,我是北大荒人!”
下午两点多钟,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陈越玖,深情地凝视着墙上的毛主席画像,留下了她最后的声音,也是时代的最强音:“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四月三日清晨六点四十分,我们党的好女儿、用毛泽东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北大荒人”——革命知识青年陈越玖,那颗火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年仅二十四岁!
陈越玖同志逝世后,一连的同志们象失去了亲人一样地悲痛。在那些日子里,多少人彻夜难眠,含着眼泪念叨她的名字;多少人攥紧拳头,下定决心一辈子走同工农结合的道路。陈越玖崇高的思想,可贵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去思考,去战斗,不停地战斗!团党委、团委分别作出了向陈越玖同志学习的决定。根据陈越玖生前愿望,团党委派专人把她的骨灰运回北大荒。六月一日,雁窝岛地区召开了隆重的学习、追悼大会。会后,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她的骨灰安葬在开发雁窝岛的革命烈士墓旁。
目前,二十一团广大知识青年、干部和职工,正象陈越玖那样满怀着战斗的豪情,认真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决心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他们把陈越玖同志的事迹作为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活教材,表示要象陈越玖那样,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坚决同旧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发扬革命战争时期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拚命精神,热爱边疆,扎根边疆,争取坚持乡村的伟大胜利,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党的好女儿、知识青年的好榜样陈越玖在认真工作。     
 新华社稿
陈越玖在和老饲养员谈心。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