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日本农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3-02
第6版()
专栏:日本通讯

日本农村见闻
去年,在春、夏、秋三个不同季节,我们先后到日本的新澙、福岛和宫城等县的一些农村进行访问。那里的田园风光、农民们淳朴、勤劳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艰苦斗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稻米乡里苦经营
旧历端午节前的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到新澙县龟田乡采访。新澙濒临日本海,是日本有名的“稻米之乡”。龟田乡原是一片沼泽,人们管它叫“鸟屋野澙”,意思是野鸟居住的荒地。后来,一些穷苦老百姓不堪老财们的压榨,迁到这里,逐步开垦了这片沼泽地。现在,这里有一个较大的“农业协同组合”(注:这是日本农民在供销等方面进行合作的群众性经济组织)。我们来到这里,受到热情的接待。农业协同组合的负责人首先详细介绍了龟田乡农民艰苦努力修渠引水、扩大稻田的经过。之后,请我们观看一部他们自己拍摄的纪录影片。影片描述了他们经营的困难,特别是由于日本经济畸形发展,农业生产受到多方限制,使手中掌握现代化机械的农民有地不能充分垦耕。影片还展示了龟田乡为发展农业生产不懈斗争的场面。放映这部纪录片之后,组合的朋友们说,农业当局根据官方限制水稻生产的政策,曾多次劝说他们停止种稻,甚至出动警察强迫他们拔掉稻子。但是,他们坚持斗争,继续种植。
听了日本朋友的介绍,记者不禁想起一位日本农村活动家讲述的日本农业今昔沧桑的情况。战后,日本经济畸形发展,农业成了牺牲品。一九六○年,日本的粮食综合自给率还可达到百分之九十,一九七五年则不到百分之七十二。由于农业衰退,农业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一九六○年,全日本共有农户六百万户以上。到一九七五年,仅剩下四百九十多万户,而且其中百分之八十八是兼业农户,专业农户不到百分之十二。令人注目的是,随着日本人的主食习惯的变化,城市的饭馆以及家庭用餐中面食逐渐多起来。可是,日本麦类生产自一九五四年以后不断减少。当前,日本粮食除大米自给有余而外,豆、麦、杂谷基本上全靠进口维持。
农业协同组合的负责人陪同我们登上水渠闸建筑物的屋顶,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块块小小的绿褐相间的耕地。田里很少见到人影。偶尔可见几个上了年岁的扎着束脚裤、裹着素毛巾的妇女拿着手锄在田埂上行走。有些田地里开着蓝紫色花朵的苜蓿草长得正茂。这里空气新鲜,景色秀丽,土壤肥沃,水利充沛,发展农业是有良好条件的。但是,我们访问的时候,却听到了当地的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在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方针下,日本广大种稻农民处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难境地。
灾后歉收增殷忧
有一天,我们乘车从仙台去一个名叫登米的地方。公路两旁是一小块一小块的稻田,不远处是红叶斑斓的山岭。有的稻子已经收割完,挂在稻田的木架子上晾晒。有的地方,农民们正在用小收割机收割,也有的拿着镰刀在慢慢地割着。但是,不少地里稻子依然立在那里,似乎没人关心它。问了日本朋友才知道,稻子受了严重的低温灾害,米粒没长成,所以被丢弃在田里了。
在登米,日本朋友带我们去参观制米厂。从前,这里生产的稻米一般都在一、二等之间,今年由于低温灾害的影响,稻米基本上都是三等。一位朋友抓起一把糙米让我们看,青青的稻皮儿还贴在干瘪的米粒上。日本朋友说,象这样的米今年就算不错了。不少地方都减产五、六成,很多农家只得靠当临时工来维持生活。
在登米的第二天,正逢一年一度的町民体育运动会。人们带着饭盒或饭团,携老扶幼,全家出动。参加比赛的,大多是三十岁以上的人,而且四十几岁的偏多。日本朋友解释说,现在的青年都不愿意留在农村,他们认为在农村工作苦赚不到钱,生活没有保障。
离开登米回返仙台的路上,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们说:今年日本列岛受到一九三三年以来最大冷害的袭击,不少农民在盂兰盆节之前就到职业介绍所登记做临时工了。由于日本工业高度膨胀,农业趋于衰落。目睹这场自然灾害袭击后的农村景象,人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日本农业前途的忧虑。快到仙台的时候,这位日本朋友感慨地说:“这些天来,每当我看到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眼前总浮现出大片大片没有希望成熟的稻子,总浮现出背井离乡去城里打短工的同伴儿的面孔……。”这位日本朋友提出的问题,也正是今天日本许多人共同关注的大问题。
葡萄架下话友谊
夏末,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到福田县的高田町访问。这是一个以种植水稻和果树为主的农村地区。果树主要有苹果、梨,此外盛产葡萄、草莓、烟草和啤酒花。我们参观了一个果树实验场。这里主要试验项目有苹果、梨、葡萄以及药用人参。在日本,收购水果的商人为了赚钱,只求水果外观漂亮,致使果农不得不将那些味道虽美,但外观不漂亮的品种淘汰掉。目前,日本市场上流行的十几种苹果,均以大而美丽著称,有的看上去甜汁欲滴,吃起来却不怎么香甜。一次,一位日本朋友诙谐地跟我们说:“尝尝我们的‘苹果萝卜’吧!”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高田町的这个实验场,近年来一直设法培育和引进一些优良品种。一些积极参加日中友好活动的朋友,曾多次提议引进中国的优良品种。一位日本朋友为了此事,专门访问了中国,在大连等地同中国的园艺师切磋交流技术。此后,他们引进了新疆的“牛奶”葡萄和著名的“晚香玉”葡萄。
我们来到这里,正值引进的“牛奶”和“晚香玉”第一次结果之季,大家都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日本朋友告诉我们,“牛奶”和“晚香玉”能够茁壮成长,不仅是实验场的人们精心栽培的结果,也是高田町争取日中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人们热心关怀的结果。冬天,大雪来了,人们优先给它穿上“棉大衣”。春天到了,人们赶紧给它安排舒适的“床铺”。夏天,人们注视着它展枝舒叶。秋天,大家又给它施肥、剪枝,屈指盘算着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结果。在葡萄架下,日本朋友特意打开罩在葡萄串上的纸袋,让我们亲眼看一看葡萄生长状况。第一次结果,虽然不多,但那么壮实、饱满,令人感到它生命力的强劲,也使人想象到它将来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葡萄架下,日本朋友还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们这个町的一些朋友为了促进早日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已经自动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友好活动。他们每人每月从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钱积蓄起来,争取三年实现访问中国的愿望。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