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来自人民斗争生活的艺术——欢迎《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0-16
第5版()
专栏:

来自人民斗争生活的艺术
——欢迎《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览》
程永江
在热烈庆祝罗马尼亚国家独立一百周年之际,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览》。解放以来,罗马尼亚美术家的作品曾多次与中国的观众见面。然而,象这样系统的绘画展览,在中罗两国文化交流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次展览共展出了近七十位艺术家的一百六十余幅油画作品,其中包括古典大师和当代著名美术家的革命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和风景静物画的代表作,内容丰富,形式风格多样。这是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反抗异族奴役、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伟大史诗;是他们在齐奥塞斯库同志为首的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艺术编年史;是罗马尼亚民族历史上的和当代的英雄人物的画廊。
纵观展出的全部作品,首先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罗马尼亚民族画派所具有的战斗的革命传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画派的创始者们积极投身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以美术作武器向人民进行宣传,动员人民起来对土耳其及一切异族侵略者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展览会的第一幅寓意象征的油画《革命的罗马尼亚》的作者康·罗森塔尔,就是一八四八年革命的积极参加者,一位为自由罗马尼亚而英勇牺牲在监狱中的战士。他以自己的艺术和战斗的一生为罗马尼亚民族美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由他和他的战友们所开创的革命美术传统贯穿于整个十九、二十世纪罗马尼亚美术之中。无论是歌颂民族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第一位历史画家康·莱卡,还是创造了宏大战斗场面和多人物构图的历史组画作者泰·阿曼,都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精心地塑造了民族英雄、革命领导者和爱国诗人、剧作家的肖像,使后代学习先辈们的革命精神。这一优秀传统在尼·格里高莱斯库的创作中得到特别充分的表现。当一八七七年和一八七八年,在粉碎土耳其宗主权的斗争高潮中,格里高莱斯库作为随军画家奔赴巴尔干前线。他绘制了大量反映普通士兵生活和战斗场面的速写、写生和草稿。《攻打斯木尔丹》一画,就是画家深入士兵生活,亲身参加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直接成果之一。把正义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功勋归于普通士兵,热情讴歌他们为祖国独立而英勇作战的大无畏精神,以充满强烈运动感的构图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了罗马尼亚士兵所向披靡的气势和战争必然胜利的结局。没有对祖国人民的深切热爱和透辟的了解,没有亲历战阵的实感和细微的洞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高度的艺术技巧,是创作不出这幅具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的历史画巨作的。当时有一位显赫的将军看了这幅画以后,向格里高莱斯库责问道:为什么画面上没有将军出现?画家轻蔑地回答说:因为那里没有将军。爱憎是何等鲜明!
革命历史画在格里高莱斯库的后继者的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斯·路克扬的《我们要求面包》、奥·本齐尔的《一九○七年》、科·巴巴的《一九○七年农民起义组画》、亚·丘古连库的《在多伏坦监狱》和埃·波巴的《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以及许多青年美术家的作品,都继承和发扬了罗马尼亚民族画派的这一战斗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内赋予它以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新的艺术处理。
面向祖国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生活,深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是画展的另一突出的特点。察·波布在《奥尔特峡谷》和《集市》两画中赞美罗马尼亚山川的雄伟秀丽,描绘了人民的日常生活,开创了民族风俗画的新生面。泰·阿曼在那些朴实、坚毅、充满乐观精神和健康活力的农民身上发见了崇高的美,看到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真正力量。这在他那完全摆脱了学院绘画影响的出色的铜版画和以民间舞蹈为题材的风俗组画中得到完美的体现。出身农民家庭,幼年深受罗马尼亚民间绘画传统熏陶,又在法国巴比丛农村渡过七年的尼·格里高莱斯库,以饱满的热情刻划了劳动人民的形象。他笔下的农民如《捻线女》、《年青的农女》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伊·安德列斯库的《编筐人住屋》、《小姑娘和母鸡》、斯·路克扬的《农民头像》、奥·本齐尔的《收割者》、卡·勒苏的《山里人》、尼·托尼查的《守林人的女儿》、斯·杜米特莱斯库的《织布农妇》,均以朴素无华的艺术语言道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这些农村风俗画和农民肖像画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和很高的艺术造诣。科·巴巴的《炼钢工人肖像》、亚·丘古连·库的《多瑙河上的新桥》和埃·波巴的《小麦与石油》等作品,表现了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罗马尼亚锦绣河山的新风貌。
罗马尼亚民族画派的画家们在继承祖国美术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外国艺术的成果,逐步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绘画风格。泰·阿曼,特别是尼·格里高莱斯库和伊·安德烈斯库等画家在这方面的成就,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独立和解放的英雄的罗马尼亚人民,他们具有战斗革命传统、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绚丽多彩的民族绘画,博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深深的尊敬。我们相信,《罗马尼亚十九、二十世纪绘画展览》必将进一步促进中罗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对加强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附图片)
《一九○七年》奥·本齐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