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鸡毛蒜皮”也是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11-25
第4版()
专栏:

“鸡毛蒜皮”也是宝
新华社记者述评
在今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雪白轻盈的羽绒和各种羽绒制品,是很多客商争先采购的热门货。土畜产品交易团负责人对记者说:羽绒原料是鹅、鸭身上的羽毛,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一个宝,现在有多少能卖多少,价格又卖得好。这次交易会上已出口成交的羽毛和各种羽绒制品的金额,是国家一笔相当可观的外汇收入。
“弃之为废,收之为宝”的羽毛,确实是个宝。它并不是象一些人说的是什么“鸡毛蒜皮”,微不足道。鹅鸭身上生长的绒毛,具有温暖、质轻、弹力强和可以洗的特点。用羽绒做的服装轻柔保暖。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运动员穿的登山服,就是用羽绒做的。在美国、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冬季很流行穿羽绒服装。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羽毛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近一年之内就上涨了两三倍。
我国有丰富的羽毛资源。在河汊纵横、稻田连片的江南水乡,到处鹅鸭成群,北方的许多地方养鸭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收购羽毛的潜力很大。但是,前几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羽毛的收购和出口受到影响。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羽毛出口又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在除了原有的广东、上海和厦门三个老口岸以外,又新增加了北京、湖南、湖北、江苏、广西、山东、福建七个口岸,而且大量出口彩色缤纷的各种羽绒服装。我国羽毛和羽绒制品的销量,已占世界上销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广东的情况表明,要搞好羽毛的收购工作,必须消除那种把羽毛看作是所谓“鸡毛蒜皮”的思想。羽毛货源零星、分散,往往被认为是“鸡毛蒜皮”,甚至有的认为是一种废物。广东省商业工作者的态度,是与此相反的。他们非常重视这一工作。今年一至十月,他们收购的羽毛已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收购量。
广东商业部门加强羽毛收购工作的主要经验有三条。
一是学习好、宣传好。他们认真学习和宣传敬爱的周总理一九五八年七月七日在视察广东新会县时作的“抓紧废物利用这一环节,实行收购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扩大加工,变一用为多用,勤俭节约,变破旧为崭新”的重要指示,让群众都知道把羽毛卖给国家,增加外贸出口,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是扩大收购网点,方便群众出售。羽毛来自千家万户。对一家一户来说,拔下鸭鹅身上的毛,值不了几个钱,又要跑许多路去卖,许多人不愿意干。鉴于这种情况,东莞县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们充分利用城乡各种收购力量,积极扩大收购网点,把全县产的羽毛基本上都收购起来了。广东许多地方的商业部门,也改变了“等客上门”的经营作风,采取门市常年收,节日出门突击收,茶楼酒馆挂钩收,边远地区定时收,湿毛、干毛统统收的办法,大大方便了群众,大大增加了收购量。
三是落实收购政策,实行合理的报酬。广东商业部门在积极鼓励集体和社员饲养鸡、鸭、鹅这“三鸟”的同时,又在收购“三鸟”羽毛工作中认真注意给有关人员合理报酬。例如,对于宰杀“三鸟”多的饮食、食品加工行业,根据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拿出卖羽毛收入的一部分钱,用于集体福利和奖给直接参加收集羽毛劳动的个人。实践证明,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是调动群众发展农副业生产和出售产品积极性的重要一环。政策落实得好,类似羽毛、兔毛、猪鬃等零星、分散的土畜产品,都可以收购上来,供应国内市场,或增加外贸出口,换回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用的物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